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凡例
绪言 《巴黎手稿》: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
一、关于“卡尔·马克思问题”的三种解释模型
二、研究早期马克思的新范畴:《巴黎手稿》
三、马克思思想转折的标志:社会关系视角的出现
四、关于术语的翻译
小结
第一章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上)
一、马克思思想的转向
二、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学本质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四、法哲学框架内的市民社会认识
小结
第二章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下)
一、《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
二、市民社会与无产阶级
三、国家的“消失”
小结
第三章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回到赫斯”
一、科尔纽的“回到赫斯”
二、日本的赫斯研究
三、中国的赫斯研究
四、赫斯的思想局限
小结
第四章 《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巴黎手稿》
二、《巴黎手稿》文献学研究的主题
三、“陶伯特说”是否可信
小结
第五章 异化劳动规定上的破绽
一、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异化概念的差异
二、第一规定与第二规定的“非整合性”
三、第三规定:“类本质异化”的特殊性
四、第四规定:“人同人相异化”的困境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
一、“aporia”的由来
二、“aporia”是“循环论证”吗
三、破解“循环论证”之谜:私人所有的历史
四、“aporia”的最终解决:从孤立人到社会
小结
第七章 《精神现象学》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
一、黑格尔对近代的“解”
二、《自我意识章》中“承认”的辩证运动
三、《理性章》中的“物象本身”理论
四、《精神章》中的普遍性
小结
第八章 耶拿《精神哲学》草稿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
一、从“人伦的悲剧”到“精神”的诞生
二、国民经济学的吸收与“物象本身”概念的形成
三、评卢卡奇与霍耐特的耶拿手稿研究
小结
第九章 《穆勒评注》的新视野
一、货币与人的异化
二、人的本质与私人所有的对立
三、从营利劳动到真正的生产
四、《穆勒评注》中的黑格尔
小结
第十章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
一、《穆勒评注》研究的文献学前提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缺陷
三、交往异化与社会关系
四、《穆勒评注》与赫斯
小结
第十一章 异化与物象化
一、概念的辨析
二、广松涉与望月清司在异化论问题上的对立
三、如何评价这场“早期马克思论争”
小结
附录:从马克思的物象化理论来看性交易
第十二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转折点
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转向
二、马克思对早期共产主义理论的批判
三、《巴黎手稿》中的“社会”概念
小结
第十三章 从费尔巴哈到黑格尔的转变
一、“对象性”:唯物主义的真理
二、自然主义的人的理解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吸收
小结
第十四章 对象化与异化是否同一
一、什么是“卢卡奇命题”
二、藤野涉对“Entgegenständlichung”的解释
三、马克思的异化认识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文本中的时代
更新时间:2019-12-06 20: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