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20.8万字

更新时间:2017-07-04 17:18:38 最新章节:第48章 附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是一部大纲性质的著作,是被称为“怀太史公之才,抱张骞之志”的民国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作。该史书从鸦片战争记录至辛亥革命,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一一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家国命运、社会发展之趋势。概括说,蒋氏的史书为大纲性质,以中国的近代化为脉络,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本书特设了附录专属章,有助于理解蒋氏近代史的厚重思想。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廷黻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极简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讲述的中国通史。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为高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作者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对远古至近代中国的政治、地理、社会、文化等作了全面叙述。全书旁征博引,形式活泼,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是一部优秀的中国通史普及读物。
    吕思勉历史23.3万字
  • 会员
    东林党人在世人心目中,主要是忠诚、刚正、伟岸的正面形象,后人对他们普遍抱有同情和崇敬之情。东林的这一形象,有其形成、塑造、接受、传播、固化的过程。东林活动的明末自然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阶段,而清代官民对这一形象的大体接受、传播,既前承明末的已有基调,又后启近当代,影响了近当代对东林、非东林及晚明党争是非等问题的评述,到今天仍方兴未艾。本书上编主要考察晚明东林人士及其支持者对东林形象塑造和维护的诸多表现
    阳正伟历史22.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神话学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対象,探究为何信史中有大量神话,司马迁如此撰写史书的意图何在。《史记》的撰写体现了古代典籍中源远流长的神话叙事脉络,延续了商周巫史传统。西汉时正处在“巫”与“史”逐步交替之际,故而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为后世所认可的理性的、严谨的、系统的历史表述,但同时书中也留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梦兆、术数、占卜等有关巫风遗习的“不雅训”之语,两者并不
    于玉蓉历史15.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陶东风教授等人主编的20多年来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论文合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一次社会革新运动与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自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至今,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已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环绕这一热点,不同思潮发出了不同声音,为重新评价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本书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尽可能将各种立场的代表
    陶东风 张蕴艳 吴娱玉编历史88万字
  • 会员
    本书选编了作者自1983年以来从事明史研究的论文22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制度·文化,包括论文11篇;第二部分档案·文献,包括论文7篇;第三部分学术·回忆,包括回忆文章3篇和1篇综述。研究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涵盖明代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財政、文化、宗教、社会、中外关系、档案文献等诸多领域,是关于明史研究的整体思考与细部叙事、明代历史发展进程脉络研究、明代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探讨,以及发掘整理
    万明历史34万字
  • 会员
    《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秦、汉、唐、宋、明、清,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嬉笑怒骂间,写尽历史的博大精彩,是公认的旷世史诗巨著。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写尽历史的一切细节。读二十四史,
    蔡东藩历史344万字
  • 会员
    吕思勉先生是民国史学大家,所撰写的历史读本广受读者青睐。《中国通史》原为吕思勉先生为复兴高级中学撰写的本国历史教科书,自出版以来畅行九十余年。这部通史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共六编,概述了从上古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用白话文书写,行文舒畅,史事与史识兼备,是公认的通史佳作。此次再版重印,一方面据修正本增补了八章内容,将时间延伸到20世纪40年代,使第五编现代史部分
    吕思勉著 张耕华导读历史31万字
  • 会员
    17世纪中叶发生的明清交替,于中国固然是政治上的重大变动,于东亚同样有着深远影响。周边国家如何认识清朝入主及其何以维持长期统治是本书的关注点所在。朝鲜王国对明朝怀有深厚情感,又以自身儒家化程度自傲,自然对清朝心存鄙夷。在清朝入主中原初期,朝鲜以“胡无百年之运”的历史认识维持其固有观念。随着交往深入,朝鲜对清朝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可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朝鲜却固守陈见。这背后固然存在忠明的情感因素,
    桂涛历史19.9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坚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戊戌维新这一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该运动在政治制度变革方面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变革的具体机制。本书认为,戊戌维新在新型政治文化的宣传方面,影响范围有限,没有完成中西政治文化的整合,没有实现政治思想向政治心理的转变。因此,新型政治文化没有形成对君主立宪制的稳固支撑,政治制度变革的主张没有成为政治现实。
    张迪历史2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