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
更新时间:2019-07-18 11:11:46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高居全国之冠,而山西南部的平阳、河东地区保存的古建筑之多,跨越年代之长,涵盖形式之广,古建筑密度之大,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无所不有,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本书中,作者连达用真诚又富有巧思的文字搭配157幅精美手绘,将晋南124处古建之美展现给读者,记录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古建现状,同时也用文字记录了他的行迹和心迹。让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传统古建之美、了解其中的历史和人文故事,同时,对传统建筑和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品牌:领读文化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本书数字版权由领读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连达
最新上架
- 会员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与词讼文书是研究元代法律制度的重要一手材料。本书共收录了中国、俄罗斯、英国收藏的307个编号的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与词讼文书,纠正了以往录文中的部分错讹之处,以期为学界提供一个相对准确且完整的本子。对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文书的考释研究,不仅可以一睹《大元通制》《至正条格》等元刊本与今本之异同,还可以了解元代基层审判中沿用古律、重视诏敕的特点。对黑水城出土元代词讼文书中术语、诉讼审判、历史13.5万字
- 会员自從20世紀40年代,郭沫若先生提出“儒家八派”的概念之後,由於文獻不足徵,關於孔門後學的研究,雖聚訟紛紜卻並不充分。隨著馬王堆帛書尤其是郭店簡、上博簡等出土簡帛的問世,孔門後學研究才有了新的契機。本書聚焦孔門後學,以出土簡帛與傳世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對孔子之後孔門後學分化的原因,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及子貢、仲弓的思想貢獻及學派特徵、影響等進行了辨析,力圖廓清重重迷霧,逐漸历史23.7万字
- 会员山东作为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代石刻数量大,分布广,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丰富,见证了山东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是一部镌刻于石的山东通史。本书主要依据具有代表性的曲阜儒家石刻、济宁汉代画像石、泰山封禅石刻、高密与淄川郑公祠石刻等,对孔子及后裔、汉代山东社会、唐玄宗与宋真宗泰山封禅、郑玄与范仲淹历史形象的演变等问题进行考察,从而让山东古代社会历史以更清晰、更完整、更真实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28万字
- 会员歷代石刻數量豐富,類型多樣,且刊刻時間、出土地、出土時間明確,這使得石刻中記載有籍貫地、葬地、卒地等信息的鄉里村坊可究可查。《漢魏六朝石刻鄉里村坊研究》一書,選取漢魏六朝石刻文獻,蒐集整理鄉里村坊相關資料;考證與辨析地理位置,稽考郡縣鄉里,訂補都城裡坊;溯求古地名的歷史沿革,展現鄉鎮村落的承襲與演變;探尋鄉里村坊命名理據,呈現漢魏六朝鄉里村坊的面貌;尋求古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探析宗教文化、民族融历史29.1万字
- 会员作品以西非国家塞内加尔为个案,结合考古实践与民族史研究,探讨非洲文化景观问题。作者认为文化景观是文化生产的结果,聚居群落通过日常活动、信仰和价值观,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有意义的所在。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塞内冈比亚巨石圈墓地考古情况及数据。第二部分介绍了巨石圈的西侧和东侧边缘地带的文化景观:萨卢姆三角洲贝冢,巴萨里和贝迪克文化景观。三个景观案例历经公元前二千纪中期至今的时间段,对巨石圈墓地的历史9.5万字
- 会员盛世兴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的重视,博物馆及历史名胜古迹成为游客最感兴趣的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作为新时代的新业态一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文物及文物保护的更多思考和讨论。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文物保护中最基础、最典型的100个问题,是了解文物保护知识直接、有效的科普历史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