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在线阅读
会员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波兰)布鲁诺·舒尔茨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小说作品集12.2万字

更新时间:2019-07-15 17:20:18 最新章节:第17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出版于1937年,由十三个短篇组成:一本无法描述、不曾写出之书,凭借集邮册阅读的春天,疗养院的人面狗,局外人多多,重读小学的老头,死后复生成螃蟹、被家人分食的父亲……取材于作者的童年与家庭,其中加入大量奇诡的想象、瑰丽的意象以及晦涩的隐喻,使现实与梦境难分难辨。文字精致而诗意,充满画面感与音乐感。本书翻译主要依据JohnCurranDavis的英译本。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陆源
上架时间:2019-06-03 00:00:00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迟湖》是00后写作者黄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湖中找一个寻不到的人,在洛阳村中遇见洛阳,在夜半呼唤一条龙,在台风天追踪无雨的台风眼,在棋局中找生命的疑问,在迷途中重构一个过去的故事,在美梦星寻找另一个现实的家……在一个个似真亦幻的世界中,他总在找寻那个不见的人、遗失的梦。
    黄昶小说10.1万字
  • 《灰鸟消失在尽头》为中短篇小说集。本书共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20篇作品。书稿集中体现了作家梅钰的创作实力,内容涉及青春、成长、爱情、救赎、感悟,折射平凡人生所遭遇的高地与深渊,生存与死亡,光明与阴暗,真实与虚幻,俗常与异相,描写人对世界和生命的无法把握。作品既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困境、精神困境和伦理困境,关注人性内在的分裂与弥合;也不乏大时代的宏观透视,以隐喻或写实的方式,表达反思与批判意识;同时,温
    梅钰小说12.8万字
  • 在这部短篇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散文式的行文风格,幽默又冷静的语言,探讨权力、伦理和正义的问题,探索人类共同生活的意义之核心。《爱的来信》讲述了在一个并不遥远的可能的未来,在某种反乌托邦的社会中,祖父与孙子之间通过动人的书信,唤醒对理想、对自己、对彼此的责任。《食尸鬼》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地下游乐园的地狱主题部分,主人公——孤独的、道德方面有着某种复杂性的布莱恩,对生活中那些本以为理所应当的东西提出质询
    (美)乔治·桑德斯小说11.6万字
  • 会员
    你有半夜玩捉迷藏被吓到半死的经历吗?黄河岸边的捞尸人仅仅是捞尸体的吗?从小就拥有阴阳眼又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一出生就被爷爷说成是灾星又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些年我经历的诡异事,实在太多太多,现在想来实在令人不寒而栗,有兴趣的,晚上睡不着的,大胆点进来吧!
    小牧编小说8.1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白獠牙》。《热爱生命》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艰苦跋涉,凭借其强大的生命意志战胜了饥饿、寒冷、伤病和狼,展现了人性中的勇敢和顽强。《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条名叫巴克的狗被人从温暖的田园带到荒寒的原野,逐渐回归野性的故事。《白獠牙》讲述了在北美洲寒冷的土地上,一只小小的狼幼崽在森林里独自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活。在森林里,狼幼崽学会了野外生活法则。但是和
    (美)杰克·伦敦小说28.6万字
  • 《捉住那只发情的猫》是小说家谈波全新作品,收录十二篇极具风格质感的中短篇小说。它们如高度浓缩的矿物晶体,多切面呈现原生态沸腾的市井生活,铸刻一个个极度真实的东北炮子和彪子。他们生猛亦柔情、执拗而纯粹,在生活的激流与困顿中不改天真,就是碰,就是磕。诚实火热的人与生活、深藏在心的纯真与爱,不动声色中力拔千钧,写出了一个时代的狂放与憨态。同名中篇体量最大,两个来到南方的东北人、一只发情的大黑猫,串联起形
    谈波小说13.5万字
  • 展览可以成为小说,在现实空间创设虚构的情境;小说亦可以成为纸上的展览,将虚构成分织入真实的生活。如同为一个浩瀚繁杂的博物馆收集物品,btr在他的小说中观看,想象,游荡,又总在那些顿悟的时刻,轻盈狡黠地滑向另一个空间。艺术介入人与世界之间,19篇故事犹如19个虚实映照的镜厅,19段虚实互涉的旅行,为我们时代的都市生活保存下充满迷思的奇妙胶囊。
    btr小说15.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合集,欧·亨利的作品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著名。其作品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乎意料,又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美)欧·亨利小说26.7万字
  • 会员
    《乌暗暝》为黄锦树两本早期短篇小说集的合集。故事多发生在南洋的胶林小镇:移居南洋的华人处在野兽环伺、种族压迫、殖民侵略、认同焦虑的环境中,面临各种形式的离散、失踪,及死亡。黄锦树积极运用后设(元小说)、嘲讽、拼贴等手法与历史的沉疴对话,将马华文学、大马华人的处境以“附魔”的方式展演。在一篇篇黑色文字的背后,是作者对族群记忆缺失的修补、重构,也是对南洋华人集体命运的反省、思索。
    黄锦树小说2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