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区域经济差异的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19-09-20 16:39:53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从资本形成机制视角,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从资本形成层面,为我国不同区域建立有效资本形成机制和模式,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政策指引。本书既不从整体上阐述资本形成问题,也不从单一地区进行分析,而是立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和大背景,结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因素,并从金融角度,探究我国三大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特征和深层原因。资本形成问题已不再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单一的与资本、投资挂钩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涵盖金融、制度、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问题。在对三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分析时,特别突出各区域的金融发展、制度和环境等新因素对资本形成机制的影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机制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区域经济差异与资本形成机制互动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区域经济差异调整过程复杂,本书的推出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志元 张梁
最新上架
- 会员浙江省正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缩小城乡差距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本书是对浙江省通过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实证研究。本书第一篇是总论,研究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内涵,并对习近平同志“八八战略”中有关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路。第二篇是比较研究,分析了英国、德国和韩国城乡一体化的经验;比较了国内上海、重庆和广东等省市城乡一体化的经济16万字
- 会员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其发展伴随着环境挑战,急需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本书从企业投融资视角,构建理论框架,采用逻辑推演与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环境规制与金融发展如何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同时,本书以长江经济带上市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规制虽促进绿色创新,但也对特定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抑制,尤其是对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而金融发展缓解了这种负面影响,提高了对创新的支持。本经济16.4万字
- 会员结合我国现状及发展实践,对口协作对区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对口协作产业园起到带动及辐射当地济的作用。本书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从政策、产业、空间、管理、招商、运营、投融资等多维度结分析对口协作产业园验,并通过具体案例突出典型对口协作产业园的及亮点,以期为区域合作发展提供一条可、可供参考的路径。经济15.3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该区域进行城乡融合的现实逻辑、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本书分为四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及实现逻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内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水平测度与问题分经济14.5万字
- 会员本书运用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立足青海实际,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历程、模式和趋行了梳理,对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历程、发展条件及基础、发展类型及特点、基本模式和典型模行了研究,分析了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路径及对策,这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青海现代农牧业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经济12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于数字科技与乡村振兴,从□□的城市战略定位出发,分析了数字科技促进北京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以及数字科技促进北京乡村振兴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特点、需求,提炼出适宜□□近郊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等等。针对北京市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需求及问题,搜集并整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案例,总结各地做法的同时借鉴其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数字乡村发展的可行性建议。经济22.1万字
- 会员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是后工业时代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市聚集经济特性和服务的基本属性是把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内在机制。成都服务业较为发达,2021年全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4%,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文拟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篇章主要梳理服务业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第二篇章分析成都服务业发展的时间演变;第三篇章分析成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第四篇章分析成都服经济17.8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于农村生活型庭院菜地与城郊经济型大棚蔬菜两大类型的蔬菜种植开展研究,以第一手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生活型庭院菜地,研究了农村庭院菜地种植现状、问题与障碍,分析了庭院菜地作用、功能、投入与产出,厘清了庭院菜地种植面积与种植多样性驱动因素以及提升对策。针对经济型大棚蔬菜,研究了城郊大棚蔬菜种植特征、面临问题与障碍,基于能值视域下分析了大棚蔬菜种植效益及其驱动因素,评价与优化了大棚蔬菜种植模式经济8.7万字
- 会员本书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国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18—2022)、“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攀西彝族地区乡村振兴人发展的困境为依据,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摸清攀西人口流出的状况、乡村振兴的形势以及人才需求和人才发展的现状,梳理攀西彝族地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研究并提出攀西民族经济13.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通过深入分析和系统谋划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主要功能、形态布局、体制机制设计、实现路径和政策研究,有助于重庆加速或率先集聚发展要素,放大枢纽作用、做强通道经济、提升开放水平、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和引领西部地区形成开发开放新格局。区域14.4万字
- 会员《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系教育部重点支持的研究报告之一,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4)》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理论篇、第二部分现实篇、第三部分评价篇、第四部分发展篇以及几个附录组成。。报告重点对2014年西部地区经济运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区域21.9万字
- 会员本书是西北大学宏观发展研究中心的“陕西宏观经济研究报告”系列的第3本,该系列报告每年出一本,2019年的报告将聚集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既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向。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高质区域20.3万字
- 会员本书以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农民增收、制度经济相关理论和财产性收入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和涵义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对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借用一些统计指标,对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进行具体测度区域8.5万字
- 会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以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贯穿系统化分层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巨系统的要素、特征、功能,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原则、耦合效应和耦合模式。认为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由人口、环境、科技、信息、制度等要素组成,人口是耦合的主体,环境是耦合的基础,科技与信息是耦合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制度是耦合的催化剂区域2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