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变动的城市
更新时间:2021-04-21 10:34:42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人类世界进入超大规模城市、大都市群的时代,在此背景之下,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开始关注城市化进程问题。他提出“变动的城市”理念,关注城市形成、发展、演变、爆炸性扩张的悠久历史。在汤因比看来,城市是文明之外又一个研究历史的重要单位。如同文明有许多类型,城市可以分为城邦、都城、圣城、机械化城市、世界城市五个种类。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城市将会吞噬地球的陆地表面,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任重道远,而回顾城市形态的演变历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在大都市生存。
译者:倪凯
上架时间:2021-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阿诺德·汤因比
最新上架
- 会员1911年,美国地质学家罗林·钱伯林(RollinT.Chamberlin)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发的都江堰小镇上戏台与相机相遇照片,让历史上西方与东方在镜头里互视。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整体回溯了《国家地理》杂志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的报道,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故事与地理景观,为跨越百年的无声文字与影像赋予多重审读视角。全书重点放在“西南一隅”,梳理了关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题,涵盖植物地理、道路交通、历史16.3万字
- 会员本书依托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优势研究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新材料的解读、新理论的运用和新视角的发掘上下功夫,设有“专题研究”“学术动态”“会议综述”等栏目,为促进和推动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突出展示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贡献。历史13.7万字
- 会员“万变”之长河,“不变”之中国。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讲述中国历史的血脉精神,在兴衰、传承与变迁中,寻找中国历史的源与流。本书从疆域、民族到黄河、长江运河、丝路等十个方面将历史和地理知识串联起来。如果我们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历史13.3万字
- 会员本书以重庆市为例,参考相关地图、笔记日记、报纸新闻、回忆录、公文等资料,研究了重庆1891年到2011年120年间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动态变迁。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研究大致分为两个“甲子”。第一个甲子:重庆在屈辱中开埠,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府西迁、重庆大轰炸、国府还都等重大事件;第二个甲子:重庆经历了解放、城市接管、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事件。比较两个历史28.2万字
- 会员本书从历史地理学的视阈,探究清朝对云南“掌土治民”深化的过程,通过对正式行政区划、沐氏勋庄、卫所系统、土司制度等不同土地人口管理体制变迁的梳理,揭示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演进态势。迄至清末,云南正式行政区划已经在除西南沿边半环地带土司区域以外的广阔地区建立起来,清朝在云南直接“掌土治民”的力量得到极大深化和拓展。“掌土治民”是清代云南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演进的基础,也是推动历史20.9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考察明清时代闽台地区的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探讨宋以后的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乡族组织与共有经济、家庭结构与宗族组织、民间信仰与仪式传统、地方行政与社会转型四个专题。“乡族与国家”这个话题始终值得学界深入探讨。作者郑振满在研究中的整合视野、问题意识及其作为研究基础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民间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在历史人类学、经济史、区域研究以及基层治理等学术领域,都历史2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