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四书辨疑
更新时间:2021-09-29 14:03:06 最新章节: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书籍简介
《元史·儒学传》曰:“元兴百年,上自朝廷内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艺之士,以通经能文彬彬焉众矣”。全祖望在《宋元学案》里也认为“有元立国,无可称者,惟学术尚未替。”元代诸儒相当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流传即是表现之一。陈天祥作《四书辨疑》,被时人认为是质疑朱学之作。至四库馆臣论此书曰“大意主于阙疑而不贵穿凿”、“实非有意立异规为门户之争者”,评价此书无害于《集注》,可并存相参。《四书辨疑》十五卷,其体例为先述原文,然后引朱熹《集注》之文,再做自己之分析辩驳。陈氏此书,所质疑者不惟《集注》一书而已,亦有对经文本身的疑问和对前人注解的指摘。持论公允,摒除门户之见。虽质疑朱子之失,亦肯定朱子之得。应该说,《四书辨疑》是以朱熹《集注》为依托而延展开去对经文的探究,其目的不是要贬抑朱学,而是力图匡正朱学,使其更加符合经文旨意而已。《四书辨疑》是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对儒学经典在元初的传播情况以及元代儒生对经典的修养有一个切实的了解。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1-10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元)陈天祥著 光洁点校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举办的“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汇集众多礼学研究大家及学术新锐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等方面探讨相关议题,以推进礼学研究的多维度发展。哲学31.5万字
- 会员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有思想无哲学,有哲学但很粗浅等看法似乎已成学界定论。本书是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之定见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在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和新文化史多元写作方法之间自如切换,多维立体地勾勒了乾嘉儒学声音低沉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以此呈现出乾嘉儒学生动丰赡的另一面。第一编侧重于哲学思想,通过重点梳理戴震“道赅理气”的新道论、“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和“以情絜情”的伦理学,揭示乾嘉儒学的哲学35.6万字
- 会员本书试图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触摸那些深奥的精神秘密—精神、灵魂、价值与诗意的秘密—这一秘密在人类有价值的深度体验中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本书中,信仰、精神、灵魂与诗意本质相同、方向一致,都从某个侧面显露了人类存在的根基。本书独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对应、感应、顺应与合一的存在结构—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结构,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结构,也是诗意性存在的哲学26.7万字
- 会员以“天道”、“人性”为民主与科学的“超越根源”,强调天道、人性与政治的良性互动。良性的政治哲学与公共治理之道,应从天道、人性中汲取资源以建构、丰富和发展自己,并由之培养健全完善的立体人格,使人因此过上幸福的、人性繁盛的生活,而此种生活又反过来促进政治的理性、清明。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哲学24.9万字
- 会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杂陈,一些错误思想观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极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本书坚持以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种错误思潮进哲学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