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历史社会学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3-11-13 15:28:26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知识运动,推动了历史学、社会科学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创新与学术繁荣。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社会科学真正意识到中国本土经验的重要性,并开始重视自身独特而复杂的历史资源。历史社会学恰好为中国社会科学“转向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研究路径与方法。但是,在西方学术界,无论是作为主流学科的历史学与社会科学,还是长期自视为历史社会学研究者的学者群体,对于历史社会学的“身份”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历史社会学是学科、是理论、是方法,抑或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或者仅仅就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的交叉领域?这一问题值得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深入思考与讨论,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研究中如何“转向历史”的问题。在此探索过程中,我们亟须梳理西方历史社会学的知识传统,深入探讨其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不同层面的影响与趋势,反思相关学科、学者以及主要研究领域的诸多争论。本书立足于知识史视角,探索历史社会学的学术史,把历史社会学理解为20世纪以来抵制学科分化建制而自身又不断分化的一场知识运动,是延续与发展19世纪历史研究与社会科学知识传统的一种尝试。内容编排分为两部分展开。
上架时间:2021-09-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郭台辉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历史22.7万字
- 会员在这个时代,网络的隐喻日渐重要。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informationage)已被称为网络社会(networksociety)。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网络处处可见。这些网络千差万别,从菌丝连接真菌的生物性网络,到铁路网络,再到现代人类赖以交流却不可见的电磁二进制网络。在当代社会,网络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学术界的边界。它成了一个动词,去社交(tonetwork)成为当代职业和私人人际交往的核心观历史19.1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宋代《尚书》学,运用语境重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考察经典阐释中基于时政判断的理想图景和行动指向,揭示《尚书》学之于两宋变法、中兴、灾异论和理学等重大政治思想、实践主题的回应和贡献,以期历史地理解经典阐释的成因与意义,丰富关于传统中国经学的认识,并尝试从《尚书》学的视角,探索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历史20.3万字
- 会员不管在中国、欧美,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史学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本书作者旨在从细节处给出自己关于如何做历史学论文、如何进行历史学学术训练等相关问题的答案。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讲述史学的特性、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学家的立场与研究视角、史学研究者如何积累学养、历史学的治学路径、对一手文献史料与证据的整理与解读、对二手文献学术史的梳理与突破、历史学研究的常用理论方法、历史学研究作品的写作文体与规范要求等等。历史41.3万字
- 会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0卷,设立“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人物志”“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刊发22篇文章。历史25.6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汉籍纸背宋代文献、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传牌文书等新材料,以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材料所见新问题的考索。第二部分则是对新近发现的滨州民间文书的整理。历史10.9万字
- 会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1卷,设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中外史学交流”“历史文献学”“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刊发论文22篇,后有附录2篇,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历史3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