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非遗学原理
更新时间:2024-10-09 15:41:59 最新章节:总目之意义——《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序言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理论作品。近十年来,冯骥才先生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是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传统村落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非遗学是一个新学科,一个独立的学科。冯骥才是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创者,更是倡导者和实践者。《非遗学原理》是他几十年实践与思考的凝练,从理论高度论述非遗学的相关原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本书内容由多篇非遗学重磅理论文章构成,较为系统地梳理非遗学科的缘起、立场,学科的使命与特征、工作方式等基础理论。阐述非遗学的独立性、学术本质,从元理论角度勾勒出非遗学独特而重要的学科样貌。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9-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冯骥才
最新上架
- 会员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分为国学纵览与国学典籍两大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子学时代”“秦汉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清学”,系统性论述国学发展历程,脉络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内容翔实,使读者获得多角度的国学理解文化16.4万字
- 会员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中国教育天花板之成果,19位大师,11门必修通识课《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西南联大美学通识课》《西南联大写作通识课》《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西南联大逻辑通识课》《西南联大诗词通识课》《西南联大艺术通识课》《西南联文化162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喜剧性作品的解读,比较研究了中西喜剧意识的文化发生、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要素、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中西方关于喜剧意识的理论思考,阐发了中西喜剧意识审美意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从最概括意义上说,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社会历史的微妙,中国伦理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伦理道德的迷醉。文化18.8万字
- 会员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兴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结果。丝绸之路是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沟通东西方文明之间交往的大动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与以希腊化文明为代表的西域诸文明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希腊化文明的遗产由此进入中国,并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之中。本书共6卷,由30多位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以“文明交流—互动”为基本写作思路,旨在研究中希两文化23.5万字
- 会员新北京第三代是北京地区的共和国同龄人,这批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优秀作家组成当代文坛半壁江山,影响深远。本书收集整理了其中100多名作家的作品及史料,然后采取“生命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纵向把握他们成长的心灵历程,横向剖析他们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从整体特征、全托记忆、时空经验、亲子矛盾、怀旧情绪等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他们的心灵发展历程。文化15.4万字
- 会员本书主推“差异即对话”命题,一方面意在反对某些后现代和后殖民理论家之固执于绝对的不可言说、绝对的他者,以文化差异和特色拒绝异质文化的进入,拒绝文明互鉴、文明对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构价值观上的西方霸权主义,将西方价值地方化、语境化、文化化,其最终目标则是形成“价值星丛”或“文化星丛”。这意味着,差异既以事物自身为根基,但同时又不属于事物自身。差异位居事物之间,标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诸事物之“间在”文化1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