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摆脱审美贫困:中国乡村美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4-11-21 15:42:10 最新章节:第23章 后记 HOUJI
书籍简介
本专著是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陈冬(哲学美学博士)独著的学术专著。内容是探讨如何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话题。文章以乡村审美贫困问题为切入点,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诗词中,寻找文化根脉中的美学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关理论指导下,探寻乡村摆脱审美贫困的路径。文章以现代性视野,重新审视宗法乡村审美贫困的命理逻辑,重塑传统文化中“桃花源”等美丽乡村原型,结合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等,寻根问脉,抽茧剥丝,寻出乡村美学真谛。文章以宗法乡村的人学机缘,融合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相关理论,希图重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美丽乡村的美学范式,梳理出民族美学传统的独特性。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是基于人的需求自由、劳动自由和感性自由的理路,并与几千年来中华美学精神相融合的,就此,文章以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维持、人居环境优化、乡村文化建设以及美好生活的实现等方面为指引,探迹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路径。文章特别体现了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中的乡村美学精神,呈现了中国乡村美学建设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性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填补了乡村美学研究的空白。
品牌:武汉市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24-07-01 00:00:00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武汉市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关于中国古代诗学及文学史研究的论文5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但更多的是从文学史和文论史的角度加以透视的诗学现象。这些论文虽然是以一些作家作品或诗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仍有颇为鲜明的美学理论色彩,有普遍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意义。本卷更为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即以中国哲学或美学的角度进行文学史的观照,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在“诗与禅”的单元中,通过禅学与诗学的关系哲学49.6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关于审美文化、文艺美学、传媒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论文50余篇,从中可以见出作者对当代的审美文化的建构性理念,对于传媒艺术的功能解析,对于视觉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对于艺术媒介、艺术语言作为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范畴,都有颇具深度的认识和理解,且有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作者还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作为文艺美学的重要资源,使古代文艺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哲学49.5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早年出版的两部学术专著:《辽金元诗歌史论》与《辽金诗学思想研究》。《辽金元诗歌史论》是张松如先生主编的“中国诗歌史论”丛书之一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开拓性著作。作者以具有自觉意识的文化史观和文学史观,建构了辽金元三代的诗史框架,并以三编分述了辽代诗歌、金代诗歌和元代诗歌的发展轨迹。《辽金诗学思想研究》则是从古代文论的角度来揭示辽金两代诗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与文论价值哲学47.4万字
- 会员本卷收入作者多年来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美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为经过融会西方法及哲基础后加以整合审范畴、命题。具有鲜明独创性质如美感兴论化境观照构形能力等本卷中关于国学的研究文占有二分之一以上比重。作者其深厚哲基础,并西方法为参照系将中国美学的要命题予整合性建构如“透彻之悟”、自得兴象天机等,通过西会阐发使具有当代的美学理论价值。哲学60.8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感性学”,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本书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哲学1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