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元素反应录在线阅读
免费

之江元素反应录

历史清史民国2071字

更新时间:2025-02-08 06:41:53 最新章节:第1章 青衫惊变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1908年,化学教师林墨琛意外穿越至清末杭州,成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校的一名化学教员。在历史洪流中,一位现代教师用试管与方程式,谱写了一曲科教救国的壮丽史诗。
版权:创世中文网

最新章节

嗑瓜子的二哈 作者
作家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全书重点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大清晚期宫廷政变、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清朝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故事版”的晚清历史画卷。
    易卓奇历史完结32.5万字
  • 免费
    乾隆六十年,明年就是嘉庆元年。清朝中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得白莲教大起义即将爆发。……聂宇挥斥方遒,指着乾隆老狗的鼻子。“这饿死人的盛世,这虽远必赔的鞑清,还是亡了吧!”
    霸道总裁胖总历史连载18.7万字
  • 免费
    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中国近代史,保持趣味性和真实性,在有趣愉悦的阅读中了解历史知识,本书尽可能还原真实历史,有不当之处,就乐呵乐呵吧~~
    无名梅氏历史连载2.2万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大梦之上历史连载2633字
  • 本书又名:《反清:大明乃世界之主》朱靖君穿越到了崇祯172年年末的富阳。有句话说的好,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那啥。于是,拥有系统的他造反了。会赢吗?会赢的……………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有着“19世纪的太阳”之称,人类的仁德撼天下的绝世伟人,号称19世纪最强的碳基生物。无敌不胜的象征,天下第一领导艺术家,不败的皇帝,先进军事思想的创造者与实践者,文学艺术与建筑大师,人类音乐的天才,世界大文
    折木灰太狼历史连载21.5万字
  • 免费
    作品反映了陕西洋县最早地方产业形成的过程,通过一位少年知县洋州任职之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
    智鹮历史连载5220字
  • 免费
    随身空间携带一整列装载军用物资的火车,李德彪来到了清康熙年间。看着一整列军用物资,李德彪陷入了沉思。杀上金銮殿,直接枪毙康麻子?不现实!暗地搞钱,圈地发展势力才是硬道理。毕竟,当咱拥有一个班的兵力的时候,知县一场鸿门宴就能将咱拿下;当我拥有一个排的兵力的时候,知府从府道调兵才能将我镇压;当某拥有一个连的兵力的时候,总督要领旨调用绿营才能和某较量一番;当本帅拥有一个团的兵力的时候,这
    萍萍爱吃鸡脚历史连载20万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尚未签到历史连载4142字
  • 免费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西厢房保安历史连载1.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如果穿越回到清朝,如何获得造反的第一桶金?玻璃?香水?水泥?都不是。落榜美术生李郁,用一幅手绘人体画赚到了第一桶金。清廷残暴,敢杀,敢抢,敢榨,敢颠倒黑白。百姓懦弱,能熬,能忍,能欺,能自我麻醉。李郁只能依靠江湖人士。改造漕帮,经营江南。待到羽翼丰满,提兵北伐。【造反,弱系统,热血】
  • 会员
    1856年,太平天国接连攻克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清廷震动。英法两国也分别借口“亚罗号”同“西林教案”向大清宣战开启了“二鸦”。就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太平天国居然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天京事变”,导致从此一蹶不振。而主角恰好穿越到了“天京事变”之前,成为了女状元傅善祥的弟弟,开启了自己的反清之路,同时也改变了天国的命运......
  • 1918年,三川省会辰都,冉洪魂穿至一位底层小混混身上,他从商业做起,历经磨难,一步步奋斗成为江湖大佬,川中巨富,在风云变幻的年代,活出了一番精彩人生。
  • 本书又名:《反清:大明乃世界之主》朱靖君穿越到了崇祯172年年末的富阳。有句话说的好,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那啥。于是,拥有系统的他造反了。会赢吗?会赢的……………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有着“19世纪的太阳”之称,人类的仁德撼天下的绝世伟人,号称19世纪最强的碳基生物。无敌不胜的象征,天下第一领导艺术家,不败的皇帝,先进军事思想的创造者与实践者,文学艺术与建筑大师,人类音乐的天才,世界大文
  • 大清道光三十年。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起义风起云涌。国祚已经206年的大清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朱元鸿一脚将大清踹进深渊,向全世界宣告: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明天。
  • 咸丰末年,天下鼎沸。清廷腐败无能,列强用坚船利炮第二次叩开国门,泱泱华夏陷入最为黑暗的时期。李鸿章,曾国藩,李秀成,肃顺……各色历史人物或已粉墨登场,或在蓄势待发。在江南明珠杭州的一处驿站中,重生而来的李慕洲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看着这破败山河,终于下定了决心:”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