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工住房与市民化
- 熊景维
- 865字
- 2025-02-18 04:10:49
第三节 篇章结构及内容逻辑
本书在逻辑结构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在篇章结构上共分为十一章。
“提出问题”部分主要阐述问题的缘起、演进、最新发展和属性。包含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章为研究概述,指出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出问题。第二章以时间为轴序,对中国农民工进城及其城市住房问题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进行梳理,阐述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发生与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第三章以农民工乡城迁移为考察主题,重点分析以家庭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工乡城迁移背后所呈现的社会动力机制。第四章聚焦问题属性,考察分析不同理论视野下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属性结构和面向特征。
“分析问题”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议题在事实和逻辑两个层面与中国城镇化经济社会结构及要素的内在联系。包含第五章至第八章,其中第五章至第六章主要呈现事实联系,第七章至第八章呈现逻辑联系。第五章主要阐述进城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现状,以武汉市为案例,在实地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民工城市住房的条件并对之进行了定量评估。第六章在实证分析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基础上,呈现了城市住房与市民化之间的事实关联。第七章主要分析高流动性约束对农民工城市住房消费的影响,通过经验证据揭示了农民工的流动性特征与其城市住房选择、住房条件的逻辑关联。第八章从供求和制度等层面研究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生成机理,呈现了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与中国宏观经济和制度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
“解决问题”部分主要阐述农民工城市住房和市民化困境的突围策略和路径选择。包含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第九章探究了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及市民化困境突围的关键要件,分析并提出了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突围的三个前提性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察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结构性要件,为对策建构提供逻辑起点。第十章阐述了国外化解城市住房问题的实践和经验,为对策构建提供镜鉴。第十一章系统提出了农民工城市住房及市民化困境突围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结合各部分内容和行文逻辑之间的关系,绘制出本书的篇章结构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篇章结构及其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