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本书的具体研究思路是:在梳理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发达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经验及其基本做法,接着分析当前中国国库现金流收入支出的总体特征,从现金流波动及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测算国库最优现金存量来评估当前国库现金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提升中国国库现金管理效率的制度选择。根据这个思路,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2所示。

结合上述思路,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研究报告开头是导言。阐述本课题研究选题的基本情况,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等。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财政国库现金是本书的研究对象,本部分对财政国库、财政国库现金及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内涵等相关概念做简要概述,同时,重点对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梳理评价。

第三章是外国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制度:国际比较。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制度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发展了几十年,近年来经济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升级促进了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安排的不断完善,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各自的国库现金管理体系。本部分主要对外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和英国国库市场化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财政现金管理效率提升提供借鉴。

第四章是中国财政国库现金流收入特征及预测。本部分以中央财政国库为例主要探讨国库现金流收入的总量变化及结构特征,以此反映财政国库现金收入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国库现金流收入的可预测性,揭示国库现金收入流的规律特征及其内在问题。

第五章是中国财政国库现金流支出特征及预测。本部分以中央财政国库为例主要探讨国库现金流支出总量变化及结构特征,以此反映国库现金支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库现金流支出预测模型,揭示国库现金支出流的规律特征及其内在问题。

图1-2 研究框架结构

第六章是财政国库现金波动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以中国财政国库现金和其他相关变量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当前中国财政国库现金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国库现金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具体而言,采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判断国库现金与货币变量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国库现金对货币变量的影响程度,以此综合反映中国国库现金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为设计兼顾货币政策效应的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制度提供经验依据。

第七章是财政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2006年6月5日我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要求,即在确保中央财政国库支付需要的前提下,以实现国库现金余额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该办法自当年7月1日开始生效,标志着我国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然而,中央国库现金转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对货币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作为货币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将如何受到国库现金存款的扰动?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哪些问题值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关注?这些都是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制度改革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章将构建分析框架,借此讨论国库现金转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

第八章是财政国库最优库底现金余额测算,探讨财政国库现金偏离最优水平的效率评估。财政国库现金收入与支出预测是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管是收入预测,还是支出预测,其目标都是为了科学界定国库最优库底现金,为财政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效率提升奠定基础。本部分以中央国库为例,首先从理论上扩展鲍莫尔模型构建国库现金支出需求模型,以确定国库最优现金支出需求。此外,进一步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及货币市场发展程度,运用中央财政国库现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测算国库最优库底现金水平,并据此提出国库最优库底现金设置的几种方案。

第九章是提升中国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效率的制度选择。本章在前面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的最优模式,并且依据前面的研究,重点分析国库现金市场化管理中闲置国库现金投资、国库现金管理券融资及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制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