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推荐序二

新农人的前路不会孤单

大约在2017年开春的时候,毕慧芳大姐对我说,她也要出书了,是关于新农人的书。我拍手叫好,新农人运动走到今天,是需要一些梳理和总结了。作为全国新农人的代表,这些年她走遍了全国的千山万水,看遍了新农人的千姿万态。书中内容来自与新农人实践者们的一线交流,有着宝贵的经验教训,会对更多的新农人起到指导作用。

虽然心里已经有了预期,但拿到书稿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吃惊,皇皇三百余页,不可不谓厚重。全书涉及“互联网+”农业的各个方面,既有农产品的打造、农业营销这些新农人常见现实问题的总结,也有社交电商、生鲜电商、供应链等热点问题的探讨,对整个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说,这是一部新农人与农村电商发展的“实践论”。

说起新农人,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接触了很多。他们大多是返乡的青年创业者,普遍情怀满满,也有梦想,敢想敢干,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的前进之路显得步履蹒跚。如何看待这种现状,我与毕大姐有着许多的共识。比如,有的是孤军奋战,一个人去包打天下,自然力不从心。以农业链条之漫长,即使大企业打通者又有几个?有的是粗枝大叶,豪言壮语感天动地,但产品出来体验不佳,多年下来长进不大。有的是急功近利,被成名要早、上位要快的互联网思维严重侵蚀,却忘了农业是自然生产,必须按照规律办事的行业,结果事与愿违,令人惋惜。有的是叶公好龙,真正的实效却十分一般……我也曾急切地呼吁,新农人不能继续浮躁、粗糙,更不能狂躁,怨天尤人。但新农人的危机远远不止于此,那就是他们曾经依赖的新媒体和电商载体今天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曾让无数新农人“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微博受到了微信的冲击,在微博上“天下无人不识君”越来越难,特别是不注重互动的时候,那基本等于孤芳自赏。而农村电商也已经走过了上网启蒙、基层布点的任务,农村网店超过80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万人,能上网的农产品差不多都上网了,竞争日趋激烈。即使2015年兴起的农特产品微商,两年后也已经显现疲态,朋友圈刷屏的效果越来越差,打爆款也越来越难了。这一切都在显示,新农人在今天必须跟上新媒体与电商的变化节奏,与时俱进,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如何跟上电商新时代的步伐呢?新农人可能需要试遍十八般武艺。营销要变,品牌营销要跟上,产品打造要深挖,社交电商要转型,这是新农人必须适应的现实。其中最让人关心的莫过于农产品上行,就是如何把手中的好东西通过网络便捷地卖出去。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一的总结与梳理。

新农人应该在纷繁复杂的农产品上行链条中寻找自己最擅长的环节。以新农人的实力,既然无法包打天下,那就要敞开胸怀广泛合作,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是要变横向并进为纵向成列,在互利合作中接环成链,携手通过电商的独木桥。即使曾经风风火火的微商军团,今天也面临从自成体系向合纵连横转变的趋势,因为农产品是有季节性的,过了季节之后微商还需要继续销售。于是,南北之间互通有无,东西之间开始互助。更重要的是,社交电商的平台化在加速,生鲜电商的寡头化在凸显,资本的魅影正在让新兴领域电商成为投资大鳄间的竞争,让一些曾经雄心勃勃的新农人愈加感到失望。但是,无论大的电商在前端如何激烈竞争,农产品的源头却会始终如一地遵从农业的基本规律。当我们不能在海面上搏击风浪的时候,退一步也会海阔天空,那就是做好农业供应链服务。我们要当好电商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从简单的“二道贩子”向深度的资源整合与渠道协同转变,把基于电商的大数据与农业的实际打通,既不是盲目的传统生产,也不是在电商面前“强颜欢笑”,而是找到农产品电商的真正可行之路。

“怒放枝头”是一种风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一种境界。如果新农人真的情怀满满,那就一定可以因时而变,在农业互联网的进程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也一定会在合作之中实现共赢。

有你在,不孤单——这是许多男女常用的爱情表白。我把它借用过来:在新农人运动的征程上,有了毕大姐这样一位好老师,大家的前路就不会孤单。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别停下自己的脚步。

魏延安

三农学者、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长

商务部农村电商专家、国家扶贫办电商扶贫专家

2017年11月7日于古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