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义务教育中的家庭背景影响

在第二章中,我们利用第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着重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在区域之间、省份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的不平等状况,但尚未就个体的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展开讨论。本章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继续利用第四、五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较为全面综合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间,我国义务教育领域教育机会不平等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的变化。在本章的实证分析过程中,研究对象被定义为调查时点年满8~18周岁的儿童、青少年。我们将集中对这些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状况进行分析,重点考察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性别不平等、父代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家庭资源分享、家庭结构模式等先赋性因素对个体义务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进而通过比较1990年与2000年两个时点之间的差异来深入讨论这些影响机制的变化过程。

在这里,我们的研究策略是,利用年龄群体(age cohort)概念,首先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变化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考察。然后再合并两个时点普查数据的抽样样本,通过建立义务教育机会的“混合Logistic模型”,来比较分析两个时点上社会阶层以及其他家庭背景因素对义务教育机会的影响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