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6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 3字
- 2025-02-17 05:00:11
综合篇
导言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这一年我国物流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物流市场总体增速明显放缓,物流市场结构调整加剧。本篇从物流市场、设施设备与技术、区域物流以及物流相关政策与规划四个方面,对2015年度中国物流发展的总体状况与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第一章总结了2015年中国物流的总体发展环境、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状况以及物流市场的主要发展特征。国际发展环境方面,世界经济活动依然疲软,全球贸易低迷。“一带一路”“走出去”等战略的稳步推进,为我国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国内发展环境方面,我国政府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稳增长的同时,把转方式和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为加快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释放物流领域的发展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物流市场总体规模方面,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增速均有所放缓,货运量、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等指标呈低速增长态势,快递业务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物流市场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物流市场增速与货类结构的调整趋势日益明显,中西部物流市场、跨境物流和城乡末端配送体系等物流短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家大型国企实施兼并重组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批物流企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实现快速发展,智能物流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初露端倪。
第二章总结了2015年我国物流设施设备与技术发展的总体状况。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继续完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运输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公路和航道等级水平不断提升,煤运铁路运输网络结构逐步完善。物流园区(中心)与仓储设施方面,物流园区数量稳步增加,保税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建设进展显著,粮食、中药材仓储设施和冷库建设加快,仓储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仓储设施建设与管理开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物流装备方面,运输工具的重载能力和环保性继续提升,仓储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型仓储设备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方面,国家级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继续完善,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展开,大数据化物流管理模式在物流单证电子化的基础上得到推广,《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正式发布,团体物流标准化工作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一系列国家基础性物流标准和专业性物流标准相继出台或实施。
第三章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与特点、各区域物流市场的需求规模状况、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区域物流市场的主要发展特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特点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总量仍然呈现出由东至西阶梯递减的显著特征,但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趋于降低。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由工业向服务业转移,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区域物流市场需求规模与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十二五”期间各地区物流市场需求规模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增速均趋于放缓,中西部地区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速高于东部地区。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受区域经济非均衡特征影响,我国物流市场的区域性发展特征十分显著。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物流市场的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四大自贸区成为东部地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新引擎,中西部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呈现建设加速与功能多元化特征,东北地区在粮食物流方面的发展优势逐渐凸显。
第四章梳理了2015年我国出台的主要物流发展相关政策与规划,并对2016年的物流相关政策与规划进行了展望。2015年,我国政府从促进互联网技术与物流融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启动现代物流重大工程、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加快大通关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颁布了多项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以及多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物流业标准化、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和各区域综合交通网建设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国政府将紧抓创新、改革,围绕降成本、补短板等任务,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规划,以应对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