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撷粹
- 郭利华 李艺
- 5009字
- 2025-02-23 20:06:09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多方面作用
肿瘤的治疗目前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时代,临床实践证明,现阶段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除一些早期肿瘤和个别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外,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multimodality therapy)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正确理解和认识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及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将会有助于为每一个肿瘤患者制订出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防治肿瘤应采取多学科、多途径、多方法的综合治疗。由于恶性肿瘤病因错综复杂,目前已知的大多数肿瘤的病因仅仅是相关因素,给治疗带来了较大难度。而且恶性肿瘤基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极易复发和转移及浸润生长的恶性行为,也给人们带来了悲观恐惧的心理状态。有人形容恶性肿瘤的严重性时说“谈虎惊心、谈癌色变”,可见恶性肿瘤危害性之大。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难治并不等于不能治。跟师学习3年,目睹相当多的患者经过合理的、积极的综合治疗后长期存活,有的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与肿瘤对抗的早期,人们误认为肿瘤是局部病变,只要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就可治愈。但实践证明,即便切除局部肿瘤,在其他部位还可能会出现转移或局部复发。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现在已认识到,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癌变开始启动时,机体内环境首先就会发生改变,逐渐影响机体脏腑功能、气血变化等,出现症候群。因此,在治疗上既要注意局部,又要调整因癌瘤的发生、发展造成的机体内环境失调。目前,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是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都或轻或重地给患者带来了损伤,在治病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特别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中医药治疗配合现代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增效减毒,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下面就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谈谈李斯文教授的观点。
中医药治疗肿瘤由来已久,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采用中草药治疗痈、疽、恶疮、无名疮毒、癥瘕、积聚等,其中也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恶性肿瘤之类疾病。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与其他疾病的治法一样,从整体出发,治病求本、审证求因、综合分析,提出理法方药,而不是将抗癌中草药简单堆在一起就能治病抗癌,更不是单凭几味补气药或补血药、清热药或解毒药就能保证癌瘤不复发、不转移。正确的辨证和准确的选药是取得疗效的条件。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中医药的抗肿瘤作用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有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则治法。近年来,我国在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发现了不少抗肿瘤中成药及单味药。大黄 虫丸、六神丸、鳖甲煎丸、片仔癀等均可用来治疗疔、疽、恶疮、无名疮毒,其中当然也包括现代医学的恶性肿瘤之类。这些传统中成药已被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有些药沿用几百年,经久不衰。实践证明了中药效果的确切性,中药及中成药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中草药的研究采取了现代化的手段,发现了中药的有效抗癌成分及有效组分,并完成了一部分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仙灵多糖、黄芪多糖、云芝多糖、猪苓多糖等可以增强和激活免疫系统功能,发挥机体自身抗癌作用;中药山慈菇是秋水仙碱的原型药;长春花碱、长春新碱及喜树碱、羟基喜树碱、三尖杉酯碱、半枝莲生物碱等均是从中药长春花(叶)及喜树果(叶)、三尖杉、半枝莲中提炼出的生物碱类。临床上应用这些含有抗癌成分的中药治疗肿瘤,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疗效,从而进一步证实中药具有抗癌的作用。中药提取物长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有:①靛玉红:由中药青黛中提取。青黛原系当归龙荟丸组成药物之一,经临床应用,发现青黛中靛玉红抗癌活性显著。靛玉红的研究成功,给那些不能耐受或不适于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药物。后来又从靛玉红中提出一种疗效更佳、毒性更低的成分——异靛甲。研究证实,靛玉红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肿瘤细胞DNA合成,主要通过抑制蛋白激酶(包括CDK、Src激酶等)发挥作用。②马蔺子甲素: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从中药马蔺子中提取出马蔺子甲素,研究证实对肝癌、肝癌腹水、宫颈癌有显著疗效,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具有良好增效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其对于逆转肿瘤多药抗药性(MDR)亦能起到一定作用。③冬凌草甲素:原系民间用来治疗食管炎、咽喉炎、食管癌的冬凌草,经从同科属植物中提取出二萜化合物即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对动物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食管癌有一定疗效。现已制成冬凌草片,用于临床,有一定疗效。其抗肿瘤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着重观察和治疗了一些化疗或放射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如胃癌、食道癌、肠癌及肝癌患者等,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肿瘤发展情况、浸润范围及机体状况采取了攻补兼施和防治并用的方法。如患者正气尚好、邪毒旺盛,则以攻为主,常选用穿山甲、三棱、土鳖虫、全蝎、蜈蚣、苏木、白花蛇舌草、守宫、桃仁、红花以活血破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特别是肿瘤中期患者血黏度增高,应用以上药物起效迅速,可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如疾病处于正邪相争、正气欲衰、邪气留滞的情况下,常在辨证方药中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绞股蓝、红景天、藤梨根、虎杖、红藤、金荞麦等具有扶正抗癌功效的中草药,药性缓和,疗效肯定,毒性极低。实践证明,以上药物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特别对那些失去手术及放、化疗机会或经以上治疗又复发的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瘤体,带瘤生存。中医药治疗相对于放化疗,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而无痛苦的治疗手段。
2.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
放、化疗中可出现口干、咽燥、脱发、皮肤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使不少患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中医针对放疗出现的热毒反应和以毒邪内阻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选用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治法,可以减轻或消除放疗中的毒副反应。多年来,李斯文教授常以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加味、清燥救肺汤加味、五味消毒饮合玉女煎加味治疗,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中药对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骨髓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笔者曾观察Ⅲ期肺癌(术后)化疗配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的患者,长期随访136例,其中3年生存率57.73%,同期未配合此胶囊治疗而单用化疗的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仅为40%。说明中药配合放化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有一定作用。在研究中医药对放、化疗的增效作用方面,我国中医药学者做了大量的探索,如参芪扶正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十一味参芪片、槐耳颗粒、贞芪扶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等,均有良好的减毒增效、提高机体应激性、增强免疫功能及减轻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作用。
我们在研究中药对于放、化疗的解毒作用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针对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患者放疗引起的皮肤反应——由于热毒灼伤出现的红、肿、热、痛,严重时出现溃破起疮等,选用仙人掌外敷,可以改善症状。对于临床经久不愈的放射损伤,采用中药外治法收效甚快。对于因放疗引起的顽固性放射性肺炎,治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加味,如芦根、白茅根、赤芍、丹参、桃仁、地龙、五味子、白果等,服药后起效快者3天症状好转,一般服药2周症状缓解。中药对于放射性肺炎、膀胱炎、直肠炎等有较好疗效,较现代医药治疗起效快,且无副作用。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我们发现,中药对于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保护骨髓、降低消化道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均具有较好疗效。如针对骨髓抑制和血象下降,选用补肾健脾中药如山萸肉、仙灵脾、仙茅、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鹿茸等补肾生髓,使髓足血长;选用健脾益气药如党参、白术、薏苡仁、甘草等,使脾气健运,能生精化血。益气生血药黄芪、首乌、鸡血藤、当归、黄精等亦有良好的生血作用。放、化疗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时,使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如橘皮竹茹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可以降低消化道反应。还有不少中药可以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减轻化疗、放疗毒副作用,如黄精、黄芪、鸡血藤、地龙、五味子、何首乌、生薏苡仁、仙茅、仙灵脾、天冬、天花粉、石斛、石韦等;中成药如金水宝胶囊、康力欣胶囊、健脾益肾颗粒、贞芪扶正颗粒、地榆升白片等应用于临床,均收到良好的减毒增效效果。
3.中医药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防止或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
愈来愈多的国内外资料证明,免疫功能缺陷或降低会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同时恶性肿瘤形成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抑制,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经过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身上尤为明显。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好坏与预后息息相关。因此,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益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化疗或放疗的疗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反应调节剂(BRM)这个词已被广泛接受,其意义是通过生物制剂来激发或替代机体的抗病力。在中医药研究中发现,扶正类中药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相同效应,可以加强或保护机体的有效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很多中药如补气药和助阳药都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激活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吞噬功能。研究较深入的中药有:黄芪、猪苓、老山云芝、人参、五味子、女贞子、附子、故纸、枸杞子、肉苁蓉、仙灵脾、冬虫夏草、山萸肉、茯苓、香菇、银耳、金荞麦、马蔺子、海带、商陆、山药、石韦等。关于扶正中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尚不充分了解,现认为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对抑制T细胞(Ts)活性的抑制作用:恶性肿瘤患者的抑制T细胞(Ts)活性很强。Ts细胞对一定剂量的射线和胸腺素敏感,而中药黄芪、女贞子也能抑制或消除Ts细胞的活性。黄芪、女贞子增强效应T细胞的功能,至少是部分通过控制抑制Ts活性而实现的。同时,黄芪多糖和人参皂苷等组成的中药对T细胞亚型中T8的抑制作用说明了这一点。已有学者发现了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免疫应答不同阶段的一系列中药及其成分,这些中药及成分可以选择性地对抑制T细胞(Ts)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细胞活性被抑制或消除后,机体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才能释放淋巴因子及抗癌活性物质等。
(2)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显示:采用黄芪、党参、故纸、枸杞子、菟丝子、白术等治疗消化道肿瘤,用药前患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为(38.27±2.13),经过治疗两个月后结果为(48.55±2.0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NK细胞活性治疗前为85%,经治疗两个月后上升为95%,上升率为10%。同时,以上药物对淋巴细胞转化率、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吞噬活性也有增强效应。证明中药可激发人体免疫能力,对防止恶性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
(3)促进或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中药能促进或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黄芪有效成分F3在体外与IL-2诱导LAK细胞有协同作用。中药女贞子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2,以诱导机体产生更多有功能的、识别性强的LAK细胞,有力杀伤癌细胞。此外,中药还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细胞离子通道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等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跟师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到,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法则来治疗肿瘤及其放化疗并发症,一方面可以改善症状,抑制肿瘤,稳定病情;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放、化疗减毒增效的作用。此外,中医药治疗还可以增强体质,扶持正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扩散。临床所见,有不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在无望之际,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肾、补益气血,配合饮食、气功等治疗,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远期生存率有所提高。李斯文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肿瘤方面的体会是:中药治癌副作用少,更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治疗;中药治癌,祛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对于体质差的患者,中药所取得的疗效比较理想,可使患者带瘤长期生存。
(郭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