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数学30天得高分:思路、方法与技巧
- 周晓刚编著
- 442字
- 2024-12-20 22:51:20
4.2.7 向量共线
原理:
在△ABC中(图4-8),点D是在边BC上异于B、C的一点,有=λ
+μ
,则λ+μ=1(D、B、C在一条直线上)

图4-8
例4-27 在△ABC中,D为BC上异于B、C的一点,E为AD的中点,若=λ
+μ
,则λ+μ= 。
解析:
传统方法思路:画图,找出向量之间的关系。缺点是不好理解,容易错。
周老师解题法:向量共线。
详细解析如下:
,得到
=2λ
+2μ
,
由原理公式D、B、C共线,得2λ+2μ=1,则λ+μ=,
答案:。
例4-28 在△ABC中(图4-9),O是BC的中点,过O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不同两点M、N。若=m
=n
。m+n= 。

图4-9
解析:
传统方法思路:找出向量之间的关系,或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缺点是不好理解,容易错。
周老师解题法:向量共线。
详细解析如下:
m
n
,
由原理公式O、M、N共线,得m+
n=1,故m+n=2,
答案:2。
例4-29 在△ABC中,D是AB边上异于A、B的一点,=2
+μ
,则μ= 。
解析:
传统方法思路:找出向量之间的关系,或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缺点是不好理解,容易错。
周老师解题法:向量共线。
详细解析如下:
由向量比例及共线原理公式,得到+μ=1,故μ=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