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感受住院

断断续续两个月的咳嗽总不见好,看完已做心脏搭桥手术的琪兄,我直接开车到医院检查。这天是周六下午,普通科室休息,医院只有急诊科上班,经过胸部透视、诊断,医生告诉我,间质性肺炎,必须住院。

匆匆到家收拾洗漱用品,第二天,妻子陪我直奔医院输液,住进了急诊住院部。

我仿佛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生病其实是一种享受,但必须是小病。因为有病,可以名正言顺地休息,还可以享受各种照顾。其实,某些大病也未尝不是如此。

我住的医院位于大学校园西侧,住院部与门诊大楼毗邻,树木、围栏、水池、假山,环境优雅。向外看去,人们或脚步匆匆,或休闲漫步,小轿车来往穿梭,救护车时刻待命。隔街相望,车水马龙、商铺林立、食肆成排。药店、宾馆,远处高楼,雾霾中的天空,目光可及。

因为是十几年后的又一次住院,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但与其紧张,不如放松,既来之则安之,顺应自然,把住院大楼看作疗养院,把病房当做宾馆。心态的转变使我不再烦恼,反而觉得有一种乐观、坦然、豁达的感觉,身心也变得轻松起来。

忙完了CT、彩超、心电图、肺功能、动静脉血检、痰检等各项检查,接下来就是吊针输液,隐隐锥刺作痛的针口,医院内特殊的气味都已置之度外。

在病床上或躺或卧,休息或思考,坐起看书报或玩手机,发信息,绝对自由。也可以到走廊中走动走动,甩甩手、摆摆臂、聊聊天,反正多的是闲暇,尽情率性而为。

住院卧床吊针点滴,动弹不得,是最难熬的,常常从早晨延至下午才能结束。期间换药、调试,护士穿梭不断,天使般的笑脸,显露着祥和和温馨,周旋于房间与走廊中。吊针时间长,午饭就会成为问题,这时,妻子就在跟前伺候,买来饭食,端汤夹菜,甚或喂饭递水,周到及时。晚饭儿子接送,媳妇做好的菜肴,吃起来分外有滋有味,享受帝皇般的服务。

亲人电话探访,无微不至,流露的是真情,表达的是善意。这是一个绝好的交流契机,一些误解得到消除,一些心思得以宣泄,拉近了相互的距离,无疑是意外的收获。

在医院,自身繁杂的事物搁一搁,放一放,用不着着急上火,来日方长。浑水流淌般的思想陡然变得清澈,一切显得明了、单纯,意识的天空顿觉大彻大悟,身子骨好像飘飘然也减轻了许多。

病房更是一个了解社会,研讨人生的特殊场合。在那里,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物:穷人富人,青年老年,他(她)们的表现和故事,让我陶醉。贫贱夫妻相濡以沫,少夫少妇难舍难离,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感恩,亲朋好友探望病人的嘘寒问暖,他们以无比生动的实例向人们诠释着社会优良传统美德的真谛。

甘肃白银一中年男子遭遇煤烟中毒,儿女形影不离的伺候;华西村一老头患肺炎经济拮据,女儿轻声细雨地劝说;派出所民警出车祸,单位领导同事热情看望的场景;大学生劝解群架飞来横祸,同学们床前台后的照料;退休企业高管患病时老朋友探望的畅怀,都是一幅幅美妙的风景。他们计划着出院后到酒店喝喝早茶,到近郊尝尝美食,呼朋唤友,游山玩水,沐浴温暖的阳光,畅吸新鲜的空气。从爽朗的笑声中,体会到他们渴望获得自由后的无比快乐与筹划。

医院场所真是个奇妙的空间,整洁的环境,市井般的亲切。透过门窗,冬日树枝清晰可见。躺在床上看看方形隔音吊顶,呼吸着专门配置且咕噜作响的氧气,自可发思乡之幽情,觅美妙之遐想。此时已屏蔽掉尘世的烦嚣,忘却了生活的琐碎,让思想天马行空,使人生顿彻感悟。当健康初步恢复,在心情舒畅之时,尽可以自己或偕病友缓步出楼,到临街逛一逛,散散心,还可以尝美食,游公园,看展览,购物品,去感受都市的繁华,去触摸时代的脉搏。

住院期间,依靠主治医生为首的专业医护人员,依托整个医院的资源,为病人提供周到而优质的服务,守护自我的健康,使全身心得到一次彻底的检查和清理,恢复生机,增强活力。住了十天医院,终于出院了,感觉好一阵轻松。这次偶然住院,深深感到当身体因为长期操劳而自觉疾病缠身时,选择一次住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驱除病魔,焕发生机,调理经脉,清新思绪,让生命之舟重新扬帆。

出院后,我急忙直奔家中,毕竟,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永久厮守的地方。我的生活将恢复常态,但必须有些改变,接受慢生活,注重保养、养生,关心饮食健康,经常在户外散步、运动。

鸿哥得到信息风尘仆仆前来看望,江南同学发来微信,牛一样棒的体魄,怎么不打招呼,说住院就住院了?是呀,事物总是变化无常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手足情,同窗谊,贴心的话语,暖暖的问候,留下的是回味。

2016年11月29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