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视角的培训管理全景图
- 石基延 王婷婷
- 3807字
- 2025-02-25 01:36:09
前言
“培训部门的价值和地位,是靠自己一点一滴拼出来的。”这是在一次企业大学校长和培训负责人圈子交流会上,引起最多共鸣的一句话。它很好地展示了培训工作者的智慧与勇气,却也道出了培训工作者的不易和心酸。
不只是培训工作者经历着心酸,很多步入培训领域时间不长的培训新人也经历着内心的些许煎熬。前段时间,一位在培训领域工作了5年多,曾服务于某央企通信公司和互联网大厂的同人,在沟通中也提出了自己如何能够创造更多价值、培训部门是否注定是边缘部门、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哪里、要不要趁早转换岗位等困惑。
作为在培训领域工作了近20年的人,正是因为遇到了太多这样的困惑,我才有了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和学习研究写下来的冲动,希望帮助培训同人掌握实现高价值培训工作的路径、明确职业发展的指引路标、找到坚持培训工作的理由,让我们都成为一个幸福和快乐的培训工作者。
本书是对我前半生职场经历和学习研究的总结。近20年间,我经历了“甲方—乙方—甲方—乙方”的三次职业转换,在管理顾问公司和企业培训部门之间更换着工作与角色。在管理顾问公司的工作经历使我具备了管理顾问的专业视角,获得了大量不同类型企业的培训服务经验。在企业工作期间,我经历了4家企业大学,并从0到1搭建过两家“千亿级”规模企业的企业大学,实操了大量的培训专业理论和工具,并能够真切地理解企业老板和高管对培训的认知和需要。这两种经历的交叉让我对企业培训工作有了内外双向视角的深度体会与洞察,希望这种洞察能够引发读者朋友更多的思考。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加之疫情对经济的进一步影响,企业越来越焦虑,产生了更强的危机感,“活下去”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唯一口号。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对培训工作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没有耐心,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更具挑战性的培训环境,以及培训工作本身的不易,我开始思考以下问题:
·是什么让培训工作变得困难重重?
·是什么让培训工作总处于企业价值链的边缘?
·培训工作开展的正确路径和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培训工作者的成长路径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习惯于恶补培训方法和工具,如任职资格建设、素质模型建设、学习地图开发、领导力开发、人才梯队建设、绩效改进、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开发、内训师培养与管理、行动学习、教练辅导、引导技术等。而这些大部分都是关于培训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却缺少为什么的部分。学完以上方法和工具,我们依然不清楚培训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哪些应该做、哪些可以不做、哪些工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等。其实,这些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如果只精通培训的“术”,而不思考培训的“道”,那么最后的工作结果往往只能是南辕北辙或不尽如人意的。工作中的无力感和价值感缺失恰恰也来源于此。
在市场环境下,一个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它能创造价值,有客户愿意为其所创造的价值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培训工作亦是如此。培训工作的核心客户群是谁?培训工作为核心客户群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从客户分析到价值实现的逻辑和路径是什么?这些都是培训的“道”要回答的问题。
回答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如何理解实施培训的企业,而对一个企业全面和完整的描述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存在的意义、战略目标、文化、组织形态、战略实现路径、战略执行要点等内容的描述。培训部门要真正成为战略级部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企业战略的助推器,必须以企业战略为起点,在企业战略中找到培训部门发挥作用的培训机会点和培训定位,以此为基础来规划战略视角的培训管理全景图,并推进战略视角的培训管理全景图的落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培训工作产生战略级价值。
大部分培训工作者,因为缺少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机会,既不懂战略,又难以清晰地分析企业战略,更不用说基于企业战略制定培训规划与开展培训工作。战略管理本身是一项很复杂并相对难掌握的管理主题,我们很难通过企业战略理论的学习将其应用到培训工作中,也很难找到专门针对培训工作者的战略管理理论或战略管理课程。因此,本书将用最简单的语言、最便于理解的方式,向读者解答关于战略管理和培训管理的几大问题。
1.如何理解企业战略
一方面,培训工作者只有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逻辑,建立战略思维,才能与企业高管用相同的管理语言在同一层次上进行对话,才能充分洞察企业需求,找到培训与企业战略需求的结合点。另一方面,战略思维是所有职场人均应该掌握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工作本身,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家庭规划。
企业战略阐述了企业从明确战略定位,到构建战略实现路径,再到推动战略执行落地的战略闭环管理全逻辑。明确战略定位的基本流程、战略实现路径的要素,以及战略执行落地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在本书中都有相应介绍。书中并不强调如何制定有效的战略,而是着重介绍战略管理的逻辑和流程。
2.如何构建战略视角的培训管理逻辑与操作方法论
本书将战略思维融入培训管理工作中,从企业战略的视角来看待培训职能,用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法和逻辑来重新规划和设计培训管理全景图,以市场化要求作为培训部门的标准,以企业战略管理逻辑对培训业务进行战略管理。这样做既提高了培训管理工作的站位和视野,又能使培训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贴近战略、支持业务。这样的融合不但可以给读者提供一套培训管理方法论,而且可以帮助读者构建培训管理的战略思维。
本书将以战略思维为基础,在上篇中将其用于如何明确培训定位、规划培训业务、设计培训运营系统;在下篇中将其用于如何设计与交付各种类型的培训项目;在后记中将其用于如何帮助培训工作者明确自身定位和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3.如何将培训管理全景图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
本书具有系统全面的培训管理逻辑与操作方法论,从培训机会识别到培训体系搭建,再到培训业务规划设计,最后聚焦到典型培训项目落地操作,形成培训工作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系统。本书能够帮助培训工作者在培训管理工作中,顺利完成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培训工作系统建设,使工作事半功倍,更容易创造高价值成果。
这套方法论的理论支撑和案例验证来自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级培训团队的最佳实践。行业上涵盖了互联网、多元化集团、大型央企、地产、生产制造、新零售、高科技、金融、银行等;发展阶段上有企业新创立的阶段,有企业快速成长的独角兽阶段,也有企业成熟发展的阶段等;层级上有集团企业大学或培训部门、事业部培训部门、业务部门培训团队等。多样性的最佳实践保证了本书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同时为读者未来更多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引。
4.如何从战略视角设计和交付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
本书一方面将培训管理过程总结为八个步骤,并配以相应的实操工具,如战略理解工具、四种培训定位模式、培训业务设计画布等,另一方面收录了大量的培训管理实践与培训项目案例,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度解读,内容包括企业背景、组织形态、人际关系、项目设计、项目交付、操作难点等细节,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结合自己所在行业的背景与企业的情况进行思考。
实用的实操工具和丰富的案例,既能让读者快速掌握一套方法论,又能让读者体验这套方法论在不同场景的应用要点和难点,从而在企业中快速应用。
5.如何用战略思维规划培训职业发展路径
战略思维能帮助一个企业完成初创、发展、成熟、转型、创新等成长过程,同样也能帮助一个培训工作者完成初入培训领域、成为培训项目运营能手、成为培训某一领域的能手、成为综合管理者或培训专家等成长过程。本书力求帮助培训工作者掌握战略思维模式,使他们在将其应用于培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能够融会贯通,将其应用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据此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路径。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为上篇,主要是对战略视角的培训管理全景图的阐述,完成了从企业战略分析到培训体系构建的全过程。第五章到第十章为下篇,解读了常见的六大类共 13 种项目案例与操作要点。
后记为培训工作者的蜕变与成长,主要阐述培训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建设和成长阶段,以及培训工作者的心性修炼。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培训管理者、培训专家或培训顾问,想要系统学习战略视角的培训管理,建议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你认为自己培训基础薄弱,离企业战略较远,想迅速了解培训体系全貌,可以在阅读完第一章后,直接跳到第四章和下篇;如果你正困扰于具体的项目策划与实施,想快速学习某种培训项目的操作经验与要点,也可以直接选择下篇中相应的章节进行阅读。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百年基业公司引入迈克尔·威尔金森的“共创式战略”理论与方法体系。在百年基业公司工作的近10年间,我和团队通过应用这套体系帮助上百家企业解决了关于战略规划与解码、业务突破与创新、组织发展与领导力发展等方面的经营管理难题。这对我个人思想体系的构建,以及站在企业战略和经营的视角重新看待企业培训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感谢许正老师的“轻战略:量子时代的敏捷决策”体系,正是通过学习这套体系,我进一步完善了对本书理论体系的思考,完成了培训管理与战略思维的融合。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搭档王婷婷女士,下篇中的第六、七、八、十章由她执笔。她出身于教育世家,有16年的培训与人力资源工作经历。她对培训的热情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不但给了我很多启发,而且为本书增光不少。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缺点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石基延
202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