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收获果实

五月河南归德府,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连续三年的大旱,让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幸亏归德府紧靠南直隶,每次百姓们快活不下去时,都会去南直隶的濉溪,徐州,宿州,豪州,等地找活儿干以求温饱。

而这几个地方的官府每次在青黄不接时,都会尽力帮助灾民找活儿干,安排住处,几年来一直如此。

其实只要是靠近河南的南直隶各府都接到南京的命令,要求尽力救助河南的百姓。

两厢一对比,河南的百姓愈发的不待见河南的官员大都称之为狗官。

而这帮河南的“狗官”却更加羡慕隔壁南直隶的同僚,又有钱,还有好名声!恨不得去隔壁为官,可惜人家不要。

归德府知府宋哲正这几年就没过过几天太平日子,不是在救灾,就是在救灾的路上,才四十岁,头发却白了大半。

对比南直隶的同年兼好友江上游,人家已是应天府府尹三品官,钱多官大,听说还被陈帅看重,前途似锦。

想起前几日好友江上游的来信,宋哲不由得,有些动心。

江上游在信中极力劝宋哲靠向南京,并断言日后大明的朝政必然会由南京主导,现在加入正是好时机。

宋哲找来心腹师爷,将江上游的信交于其看,等师爷看完,宋哲便问:“本府该如何决定?”

师爷稍作思考便道:“大人其实您已别无选择了,不靠南京不行了。”宋哲奇道:“此话怎讲?”

师爷道:“这些年,每遇灾荒,我等皆靠南直隶度过难关,今年归德府的官仓一点粮都没了,大人您要是拒绝了南京,他们只要放点消息给灾民,只怕归德就要大乱了。”

师爷又道:“南京早就有所预谋,如今不过是瓜熟蒂落罢了!”

师爷又赞叹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此定是陈帅手笔,不愧是国朝名将!”

宋哲恍然大悟,继而下定决心,投靠南京。

宋知府不知道其实汝宁府知府秦川也已经投靠南京,只不过他是毛遂自荐,南京当然不会拒绝。

河南巡抚邱兆麟手里拿着杨镐给他的信沉思良久,终于有了决断,他写了封回信,派人送往南京。

如今天下不愿投靠阉党的中立派官员都想往南京靠,普天之下只有陈帅能挡住魏忠贤了!

南京,杨镐拿着河南巡抚邱兆麟的回信得意的说:“河南的朋友答应了。”

王尚书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道:“意料之中,邱巡抚本来就得罪过魏太监,他不跟我们能跟谁?”

陈羽笑道:“几年的耕耘,终于结出果实,不意外!”

杨镐恍然大悟道:“怪不得你总是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几年一直救济河南,原来如此!”

陈羽又道:“还是不能太急,先把归德,汝宁两府消化,其他的慢慢来,跑不了的。”

天启五年,六月,河南归德,汝宁两府,悄悄地开始推行南京的“农运”模式,只是并未声张,只做不说。

河南各地百姓闻风而动,纷纷向两府而去而各地衙门都装聋作哑。

陈羽此时正在大本营的兵营中,三万多火铳兵分成六个方阵,整齐的站立着,刺刀如林,士气高昂的接受检阅。

陈羽满意的看着军阵,对身旁的陈忠道:“做的好,今年再扩军五万,明后年怕是要和后金再次较量了,兵力可不能少。”

陈忠一脸兴奋的问:“大帅,下次出征能不能带末将一起去?俺老是再练兵,还没真刀真枪上过战场呢!”

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陈羽。

陈羽哑然失笑道:“好下次带你一起,这么多年老让你待在这里,委屈你了!不过你得把兵练好。”

陈忠大喜道:“多谢大帅!”

近年来从辽东,陕西,河南的百姓大幅流入南直隶,陈羽的兵源已经不像当初那样捉襟见肘。

山东登州府城,王子睿和石磊,姬文胤三人站在城头,看着城中,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片繁华景象。

王子睿一脸笑意,自豪的说:“才短短两年,谁能相信,当初咱们来的时候,府城中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石磊顾作严肃接口道:“是啊!谁能料到当年纵横秦淮河畔的王公子,才两年就成了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大明栋梁?”

王子睿闻言冷笑道:“本官这叫浪子回头,不像某人当年死皮赖脸跟着本公子去看花魁大赛,还装醉不付账。”

又转头对姬文胤道:“小姬啊!本官走后,你可要长点心,别被某些人骗了。”

此时石磊撸起衣袖握着拳阴笑道:“知道本官这两年在登州卫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打架!”说完挥拳就上。

姬文胤一脸无语的看着这两个不着调的人闹成一团。

思绪万千,就是这两人,两年来兢兢业业,一心为民,足迹遍布登州各处,才有了如今的盛世之景。

是什么让两个纨绔子弟变成如此?是陈帅吗?姬文胤心中对陈羽泛起无限敬仰!

王子睿前几日接到调令,调任山东按察司副使。石磊接替他为同知,仍然兼兵备道,登州卫太重要了,陈羽不放心别人,石磊不能走。

第二天石磊和姬文胤一起送王子睿,出城三里后,王子睿红着眼眶道:“就到这吧!”又对两人说:“你们可要把我的心血看好!”

石磊哽咽的笑道:“现在是本官的心血了,快走吧,别磨叽了!”

姬文胤一脸不舍的道:“王大哥保重!”

三人挥泪洒别!

而此时颜思齐正在天津大沽口附近沿着海岸线寻找能建补给基地的地方。

陈羽命他在大沽口附近建个基地,本来大沽口最好,可那本就有码头,和守军。

只能在附近再建一个,还得悄悄的,用四海商社的名义平时只运货,战舰不允许停靠。

颜思齐找了好多天,终于在,大沽口和北塘之间找到个适合建基地的地方。

等他回到登州卫,才得知王子睿走了,他见惯生死离别,只是感叹以后没机会灌醉王子睿了,好在还有石磊,和姬文胤这个弱鸡!于是拉着两人去喝酒了。

大员岛,李渔也接到陈羽要求扩军一万的要求,陈羽要求以后南洋海外的驻军,全由大员训练,大本营不在派兵进驻。

此时大员的各种工坊已全部建成,一切的物资都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不在需要大本营输血了。

一万步兵对此时的大员人口已经不算什么了。

北京,八月皇帝下旨,拆除东林书院,接着九月又赐予魏忠贤“顾命元臣”之印。

魏忠贤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大明最闪耀的政治明星,没有之一!

十月,河南彰德府,府城安阳,知府衙门内,知府张杰正与隔壁卫辉府知府谢之谦商议,何去何从!

两位知府,是难兄难弟,手上都有一堆嗷嗷待哺的难民,撒手不管吧,怕起民乱,可手中没粮,拿什么管?

谢知府在隔壁山东有同年,传讯说南京有意接管难民,只是需要全盘接受南京模式。

谢知府与张知府是儿女亲家,所以特地赶到安阳与张杰商量,顺便看看女儿。

书房内,谢之谦有些着急的问:“张兄,我该如何抉择?”张知府喝了口茶,轻笑道:“谢兄,你莫急,这可是好事。”

又道:“选南京,总比投靠阉党强吧,南京能解决咱们的困难,再说,归德,汝宁两府不是已经投靠过去了吗!”

谢知府点头道:“是啊,我也有所耳闻。”张知府悠悠道:“只怕巡抚大人都是南京的人了,不然怎没见他有动静?”

谢知府一听,猛的一拍桌子道:“不错,必然是这样,这老狐狸,都不露声色原来早就投靠南京了。”

谢知府站起身,对张知府道:“多谢张兄解惑,我这就回去,回信给我那同年。”

张知府顿时急了,连忙叫道:“谢兄且慢,还有我!”忽然看见谢知府似笑非笑的表情,老脸一红,好在谢知府也只是玩笑,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十一月河南巡抚衙门内,开封、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辉、彰德,汝州的知府大人们齐聚一堂。

巡抚邱兆麟一脸肃容沉声道:“想来诸位大人都听说了,今日本官找各位大人前来就是要告诉诸位,本官已经决定接受南京指令!河南全面开展“农运”计划”

话音刚落,归德,汝宁,彰德,卫辉,四位知府立时道:“谨遵巡抚大人之命!”

剩下的几位知府见状,没一个是傻子,谁不知加入南京好处多多,不加的话只怕官就没了,都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巡抚大人的决定。

邱兆麟点头大笑:“今日是我河南的大好日子,本官在后堂设宴,诸位可要好好喝一杯啊!”

十二月,南京下起了大雪,督察院温暖的房中,三人正在小酌,王尚书呡了一小口酒,惬意的想:“河南事了,今年该没事了吧!”

杨镐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心里满是懊恼:“怎么就没想到让管家多收购一些辽东的皮毛,这么大的雪,生意一定很好!”

陈羽一脸苦闷,忧愁的暗叹:“回家后,该唱歌还是讲故事来哄两个小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