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蹲在河滩碎石堆里,手指轻触潮湿的苔藓。三只麻雀正在他掌心啄食小米,每当雀喙接触皮肤,就有细微的电流窜入神经末梢——这是云翎教他的感知训练。月光在河面碎成银箔,远处废弃水文站的轮廓像头蛰伏的巨兽。
“沙沙——“
芦苇丛突然传来异响。麻雀们齐刷刷转向西北方,尾羽炸成扇形。陈曦学着云翎教的方法屏息凝神,耳畔立刻涌入细密的声浪:五十米外有只瘸腿的夜鹭正被藤蔓缠住,腐烂的鱼腥味裹挟着恐惧的情绪扑面而来。
“西南角,第二丛芦苇。“他轻声说。肩头的云翎立即振翅,带领雀群冲进夜色。片刻后,夜鹭瘸着腿跌进浅滩,缠住爪子的塑料绳已被麻雀们啄断。
水文站的铁门突然发出呻吟。陈曦握紧口袋里的星尘羽,看见佝偻的身影举着煤油灯走出来。老人穿着褪色工装裤,蓬乱白发间插着根乌鸦羽毛,腰间皮带上挂着六个鸟食罐。
“小家伙们最近总往这儿跑。“老人嗓音像生锈的齿轮,煤油灯照亮他布满老人斑的脸,“原来是有新朋友。“
陈曦后退半步,发现脚边的碎石正在自发排列成警戒阵型——是麻雀们用爪子推出来的。老人见状咧嘴笑了,缺了门牙的豁口像某种神秘符号:“别怕,我这儿有上好的高粱。“他晃了晃鸟食罐,二十多只麻雀突然从水文站屋顶俯冲下来,熟稔地落在他肩头。
“它们...听您的话?“
“不是听,是商量。“老人席地而坐,煤油灯映出墙上斑驳的鸟类观测记录,“三十年前洪水冲垮大坝,是麻雀教会我预警。“他指着水文站外墙,陈曦这才发现砖缝里嵌着密密麻麻的雀羽,排列成古老的气象符号。
夜风突然转向。老人腰间的乌鸦羽毛直立起来,麻雀群同时发出预警啼鸣。陈曦的太阳穴突突跳动,感知到两公里外有卡车碾过泥路的震动——载满化工桶的货车正在驶向河道上游。
“要下雨了。“老人仰头嗅着空气,“酸雨。“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最近的麻雀突然开始用喙啄击某个排水管。陈曦凑近发现管壁附着结晶状污染物,七只麻雀正轮番将结晶运往远处的荨麻丛——那些植物接触结晶后迅速枯黄。
“它们处理不了这个。“老人从工装裤掏出玻璃瓶,“去年秋天开始,总有人偷倒废料。“瓶底沉着沥青状物质,表面浮着星尘羽的碎片。
陈曦的指尖刚触到瓶身,记忆突然闪回七岁那场火灾。黑衣人的乌鸦群在浓烟中盘旋,与此刻感知到的污染源产生诡异共鸣。云翎突然狠狠啄他耳垂:“专注!雀群需要引导!“
河面泛起不自然的油光。陈曦闭眼调动星尘羽的能量,三十多只麻雀立刻组成侦察队形。它们沿着河岸低空飞行,每遇到污染点就悬停振翅。陈曦的视网膜上逐渐浮现出光点地图——每个光斑代表一处隐蔽的偷排口。
“东南方第三个排污管。“他额头渗出冷汗,“有活物被困。“
老人抄起长竹竿就往河岸跑。陈曦紧随其后,看见生锈的铁丝网缠着只白腹鹞。更可怕的是它腹部沾满沥青物质,正腐蚀着羽毛。麻雀群立刻分成三队:一队啄击铁丝网节点,二队用羽毛擦拭污染物,三队衔来芦苇叶为伤鸟遮雨。
“用共振。“云翎提醒道。陈曦将星尘羽贴在鹞子胸口,感受到黑暗能量如蛆虫蠕动。雀群突然齐声啼鸣,声波在羽毛间形成净化磁场。沥青物质开始汽化,在空中凝成乌鸦形状消散。
老人默默记录着经纬度。当最后一处污染点被标记时,远处传来货车的急刹声。“该收网了。“他掏出老式对讲机说了串坐标,“环保局的小伙子等这证据半年了。“
返程路上,陈曦发现自己的运动鞋沾满发光孢子。老人提着煤油灯走在前面,灯影里浮现出多年前的画面:年轻时的他带着雀群修复石油泄漏的河滩,每只麻雀都像精密的生态手术刀。
“以前总想当救世主。“老人突然开口,“后来发现,最好的修补是让万物各司其职。“他指着正在搬运种子的麻雀,“我们只是给它们搭把手。“
水文站阁楼堆着成箱的观测日记。陈曦翻开1998年的记录,泛黄纸页上画着暴雨前的蚂蚁搬家路线,旁边备注着麻雀预警的精确时间。在某页边缘,他发现了星尘羽的素描图——标注日期正是自己出生那年。
“该回去了。“老人将乌鸦羽毛插进他衣领,“告诉云翎,老渡鸦还守着规矩呢。“陈曦转身时,阁楼突然灌满河风,煤油灯熄灭的瞬间,老人和雀群都消失了,只剩桌面的新日记摊开着,最新记录是他今晚的生态修复轨迹。
月光下,星尘羽突然变得温热。陈曦望向河道上游,环保局的探照灯已经亮起,而更深的夜色里,有双血红的眼睛正从树影间注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