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刘良主编
- 908字
- 2025-04-12 21:15:34
三、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特征
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应用,是一个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因而评价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发展性和相对性的特征。
(一)发展性
中医临床评价中药选用和药物治疗过程是否合理,主要的依据是彼时医药从业人士所掌握的中药知识、理论,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即要与所处时代的医药学水平相符。因此,不同时期中药合理应用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随着人类对疾病和药物认识的深化,以及中医药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合理用药的标准会日益完善和提高。
如历史上中医对寒温认识的变化,对寒凉药和温热药的使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医圣张仲景的汉代和以后的唐宋时代,遵从张仲景善用温热药,众家并无异议。但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疗实践的深入,金元四大家倡导革新,认为“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大胆创立新学说和新疗法,对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如刘河间善用寒凉药;朱丹溪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批评过用温热药物之伤阴之弊,主张用甘寒药物滋阴。至明清温病学说的创立,寒凉药的合理用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相对性
衡量某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要将其处方用药方案与其他供选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事实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即某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乃至适当性都只能是在彼时的条件下,相对于其他药物的治疗方案或疗法而言的。
中医用药还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感冒,用较大剂量的麻黄发汗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在南方温热地区则可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
就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能说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在某些方面,如耐药性和不良反应较少,但并不等于中药绝对安全。
对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认识也是相对的,如《本草纲目》认为无毒的马钱子,后世已证明其有较强的毒性。
此外,中药的安全性与其在复方中的配伍方法、用药剂量、煎煮及服用方法密切相关,故不能仅仅根据现代对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毒理研究结果来评价中药的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此外,现代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毒理等研究成果,也对中医临床的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