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刘良主编
- 1226字
- 2025-04-12 21:15:34
九、中西医药并存,注重传统中医药与西医药理论与方法的汇通(民国—公元1912—1949年9月)
(一)《经方实验录》
民国时期著名中医曹颖甫在医学实践和治学上一丝不苟,临证用药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曹氏所处的时代,许多医者为了免于重剂失手而承担责任,往往处以轻剂。曹氏在临证中不考虑个人得失,以病家性命为重,辨证施治,遂遵张仲景之法,常以逐渐加量试探以取实效,故其著作取名《经方实验录》。曹氏习医时,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曾亲自尝药,如亲尝附子,致全身麻痹,曾用皂荚丸治愈自己的支饮病。曹氏在应用经方峻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用峻剂,每获良效,如用十枣汤治支饮(胸膜炎)。
对于治疗用药失误的病例,曹氏亦如实记录,以示后人。如在《经方实验录》中记载用抵当汤治疗周女子血痨案中,曹氏初以大黄䗪虫丸,嘱每服10g,日3次,估测1个月可愈;而未复诊,估计已愈。3个月后,周女子病情恶化,曹氏“闻而骇然,深悔前药之误”,后以抵当汤及补剂收功。[5]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
1.倡导中西药并用 张锡纯不仅以中医理论为主体阐发医理,而且试图沟通中西医药理论,名曰“医学衷中参西”。他充分认识到西医药的先进性,但他“参西而不背中”,力图用中医药理论来分析应用西药,如试图用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将西药作用加以归纳,推崇以中西药并用治疗疾病。
张锡纯临证治疗,认为中药西药互相不应抵牾,而需相济为用。他分析当时所用中西药之作用原理曰:“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张锡纯堪称中西药并用的先驱,认为中西药同用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如在阿司匹林与麻黄汤同用,氨基比林与中药地黄、玄参诸药并用时,张锡纯认为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标本并治,奏效必速也。
张锡纯还倡导西药中用,试用中医理论分析西药的性能、功效,用中医药理论术语来表达西药的功效与主治,并将西药与中药一起纳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范畴进行应用,如应用阿司匹林结合健脾滋阴中药治疗肺结核。
张锡纯是位临床大家,勇于探索,不务空谈,其西药中药化的想法在今天仍有其实用与研究价值。今之中药专家岳凤先等对“中药西药化”有所研究,张锡纯的中西药联用等临床思维更是尚待开发。
2.注重对病情与药性互动的观察,总结临床用药经验 张锡纯在其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注重临床经验的总结,对每个患者的诊治力求有病案记录,虽然用西医病名,但绝大部分是用纯中药治疗,治疗力求疗效。他留下来的病案,实际上就是他对中药药性研究的实践报告。他精心处方用药,仔细嘱咐煎药、服药等方法,并将经验传授与人;他还记载其他医生用药后的反应,以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参考。
(三)中药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随着西方药学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在民国时期的迅速传播和发展,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开始革新,以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用动物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新学科逐渐开始形成,中药的生药、药理、化学分析、有效成分提取及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