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钩活术专著的评价

钩活术疗法是在古九针和新九针的锋勾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历经10年研究,于1996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2009年5月26日,该技术通过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2009年6月24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在特定医疗条件下的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面向全国推广。

医学在于创新,钩活术则有四大创新:一是针具,二是新夹脊穴,三是坐标定位法,四是理论。尤其是针具的创新,钩鍉针采用全新的弯弧形制,其设计从钩头的钩尖、钩刃、钩板、钩弧到钩头、钩身、钩柄、钩尾都是按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进行配伍设计;在系统分型方面,巨类、中微类、钩活骨减压类、水液类也是按君臣佐使的规律进行分类,共5类、83型。系列钩鍉针是国药准字号医疗针具,共9项专利,1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本系列针具中影响最大的是钩活骨减压针,是一个套管钻和直椎钻的组合,限定了骨减压的深度,直接抽吸骨髓液,达到降低骨内压的作用,同时通过钩活骨减压的钩翼分离软组织、刺激骨膜,从而达到皮、筋、肉、骨的四位平衡,充分体现了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

我曾两次到石家庄钩活术总医院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参与了2015年10月1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钩活术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建议:①明确以中医病名为主要诊断,辅以西医病名解释或对应;②将临床分型改为临床主症;③明确以上病种的治疗首选时点、位点;④明确临床确诊、疗程和随访时间。希望按照以上意见,尽快修改完善,规范临床应用。按建议调整后,钩活术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于2016年1月出版发行。

钩活术专著是钩活术操作医生的工具书,其科学严谨地阐述了钩活术的理论和操作过程,尤其是在辨证分型、辨证选钩、辨证钩度、辨证用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著作必将对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