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利书局(求收藏追读)
- 影视世界从庆余年开始争霸诸天
- 椰奶花生
- 2093字
- 2024-08-06 13:46:52
李云睿苦思良久。
李承瑞望向她的表情,便清楚她是一个“起名废”。
或许,于她而言,给这种陌生的生物起名字,确实有些难度。
而且这些古代人起的名字,不仅生僻字较多,还极其繁琐。
想要起一个好听且朗朗上口的名字,真不是容易。
“就叫可可吧,我的那只就叫安安。”
“寓意可可爱爱,平平安安,你觉得如何?”
李云睿尚未开口回答,只见那两个小家伙,似乎对这个名字很是喜欢,“咩咩”叫个不停。
她虽然对这两个名字都不太满意,但是它们喜欢,就勉强同意了。
李承瑞又向她讲述一些关于熊猫的食物、生活习性、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不过,这两只大熊猫出自系统,应该不会遭受疾病困扰,也不会有噬主的行为。
转眼间,便到了两人分别的时候。
李云睿频频回头,眼神中充满不舍,直到进入马车,渐行渐远。
他目送马车远去,直到消失在视野之中。
他转身唤来管家,想要了解一下今日礼金的情况。
听到管家汇报数目后,结果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取出一半钱财,明日再增派些人手,在四个城门外的村子建立粥棚。”
“是,殿下。您的善心必会被百姓铭记于心。”管家脸上堆满笑容。
听到管家说的话,李承瑞若有所思。
若是他得到民心,庆帝能满意吗?
沉思片刻。
“不要以我的名义建立粥棚。”
管家有些疑惑,不懂何意,既是主子吩咐,他也只能照做。
“老仆谨记殿下所托。”
府内这些人,皆是李承瑞凭借轮回之眼,精挑细选。
这些人的能力都算得上中上资质,忠诚度也有保证,交给这些人做事十分放心。
管家走后,李承瑞独自逗弄着安安。
没过一会,发现角落处有两坨青团。
收拾妥当后,他躺在床上昏沉地沉睡过去。
翌日,李承瑞早早起床,吩咐府中两位护院,陪同来到书局。
前些日子,他把抄录的两百首诗词整合成书,如今也印刷出许多。
走进书局,看到眼前三个书架,摆放三本书《红楼》、《霸道皇子爱上我》、《诗词赋》。
如今万事俱备,也是时候开张了。
“殿下,殿下。”
远处,范思辙大声呼喊,他闻着钱味就找来了,身后还带着近十位家丁,大摇大摆的走进来。
他兴致勃勃地在书局中四处游走打量。
书局内格局十分雅致,共分上下两层。
楼上,五张古香古色的桌子,可供文人墨客,在此品茶论道。
楼下三个书架,一个柜台。
三个书架一字整齐排开,每个书架只摆放一种书籍,中央的书架后方,则是范思辙专属之地。
参观完整个书局后,范思辙脸上露出十分满意的笑容。
相比于其他书局,就好比瓦房比豪宅,尤其是二楼,绝对是文人骚客的上上之选。
“殿下,您是皇子,不如去求一下宫中贵人,为书局提字,就叫大利书局,如何?”
说完,转身看向李承瑞,期待着他的回复。
而李承瑞早已猜到他的想法,将早已准备好的崭新匾额,吩咐下人从后堂拿出来,上方写着四个大字“大利书局”。
他拿着手中御赐的折扇,指向匾额,笑眯眯的说道。
“怎么样,这是我请母妃为书局亲自书写的匾额。”
“殿下,我就说咱俩心有灵犀。”
范思辙大喜,看到金色大字的匾额直流口水,冲上来抱着就亲了几下。
他对着身后的家丁吩咐一声。
“快,把这匾额给我挂上去,小心着点啊,千万别弄坏了,不然我让你们赔。”
在他的监工下,家丁们很快开始分工忙活起来。
有的去搬梯子,有的拿绳子,有的扶着匾额,众人忙活一会儿。
范思辙则是在一旁指挥众人。
“等会,左边歪了。”
“再往右一点。”
“你们真是笨死了,还得是本少爷亲自出马。”
经过他的调整,这才满意的从梯子上下来。
他再次吩咐下人,拿出印刷的书局宣传的纸张,在大街上分发起来。
“你们没吃饭啊,大点声,拿出点气势。”
随着他的怒喝声传来,家丁们把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声音越喊越大。
有的人敲锣,有的人打搽,热闹极了。
李承瑞满意的看着眼前一幕,这范思辙似乎是有备而来一样。
经过范思辙带来的家丁大力宣传。
很快,书局门前就站起长队。
周围还有很多围观的人,一群人纷纷讨论起来。
“早听说四皇子,庆源殿大胜齐国大儒义子庄冰,如今亲自出书《诗词赋》,为我庆国文坛再添光辉,我等可一定要好好拜读一番。”
“唉,我家婆娘不知道在哪听说,《霸道皇子爱上我》这本书,天天吵着让我给她买。”
“听说小范公子的《红楼》这里也在出售。”
“……”
书局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李承瑞将一切看在眼里,交给他打理,果然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望着忙的不亦乐乎的范思辙,不停的收钱和分发书籍。
显然是没有多余时间搭理自己,他也就识趣离开此地。
这些日,他一直在疲于处理各种事情,都没有好好逛一下京都。
他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上,耳边充斥着他抄写诗词的声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河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般景象,他也算是为庆国文坛做一件大好事,让读书人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虽说书籍有些小贵,但这里是京都,庆国最繁华之地。
相信这些人,不会吝啬这几两银子而放弃读圣贤书。
他做的这一切,也不全是为个人名利。
这些钱一部分用于支撑王府日常开销,确保王府正常运作。
另一部分则是支撑粥棚可以多开些时日,让一些食不果腹之人得以存活。
想到这里,李承瑞便心安理得下来,悠然地在街道上闲逛着。
就在此时,一道熟悉而狼狈的身影,踉跄地出现在他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