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逮着一只羊薅毛
- 华娱2011:我不是浪子
- 野狼王之辉
- 2261字
- 2024-12-08 20:00:26
向来宾介绍完公司艺人后,吴韬安排了酒会。
众人移步宴会厅。
吴韬采用《琵琶语》作为酒会的开场音乐。
演奏结束后,酒会正式开始。
背景音乐转换为民俗乐曲。
随着交响乐团的演奏,古筝等民乐乐器与古典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协同作战。
中西乐器风格在此交汇,迸发出别样的风采。
在这种氛围下,吴韬举着酒杯,轮流跟众人敬酒交流。
跟国师等人打完招呼,吴韬往韩董那边走。
李樰等人则是分别带着艺人去应酬。
酒会上的焦点除了吴韬,还有中影和上影的两位巨头。
韩董和任董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在哪里都那么引人注目。
身边围绕着不少想跟他们套近乎的演员和导演。
韩董瞅见吴韬过来,主动迎上去。
表示对吴韬刚才说的新人扶持计划很感兴趣,想了解下详细情况。
吴韬将他先前与新人导演合作的计划大致跟他们讲解一番。
这个计划的核心要点有两个。
一是扶持新人导演和演员,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
二是通过资金扶持,探索国内制片新模式。
听到探索新模式,韩董非常感兴趣,对此提出疑问。
吴韬先总结了目前电影电视剧制片模式。
好莱坞是剧本中心制,而剧本被制片掌握。
东瀛是七大电视台牵头的流程化编剧挑选模式,制片人定主题,编剧写本子,导演拍摄。
南韩是编剧中心制,编剧自己组团队写本子。
国内则以导演中心制为主,部分时候是资本中心制。
随后点明国内导演中心制这一模式的弊端。
就目前来看,国内影视制作的成品过于依赖导演的个人才干。
在剧本修改上往往是导演灵机一动,就要改本子。
有的剧组更过分,演员、投资方等都可以改剧本。
原本的剧本还算中规中矩,改完之后乱的一匹。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影视剧创作何时能重振雄风?
国内为何不能尝试走走制片人中心制的新路线?
面对吴韬发自内心的提问,韩董等人沉默不语。
自从《英雄》之后,国内少有能跟好莱坞大片打擂台的作品。
其原因如何,韩董他们怎会不知。
可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这么多年,能有几个海岩、王朔、刘和平?
又有几个制片人能全程盯着影视创作,真正压知名导演一头?
况且圈内论资排辈的风气盛行。
新人编剧的好作品极其容易被摘桃子,新人导演没人投资。
创作积极性被打压,导演和编剧沦为熬资历的重灾区。
对于新人出头极为不利。
看众人沉默,韩董站在投资人角度说明他们的顾虑。
“吴总,你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可现在片子成本那么高,家底不厚的公司真不放心让新人执导。”
“你是自己投资出大头自己拍,自然对盈利不太关注。可我们手底下几百张嘴要吃饭,我们真不敢放手赌。”
“韩董,您说的有理,但我想咨询下您投项目的时候更看重什么?”
“那自然是剧本。”
“好剧本碰到好导演和演员是锦上添花,烂剧本就算是国际大导来也就是做出一盘精致但难以下咽的菜品。”
“吴总,所谓的烂片也是导演和编剧的诚意之作,也有市场。”
“韩董,靠粉丝刷票房不是长久之计。往后观众口味越来越刁了,咱还能指望粉丝一直给烂剧本买单?”
吴韬说的问题韩董他们不是没考虑过。
观众都是用脚投票的,可资本是逐利且短视的。
自从11年杨蜜的《孤岛惊魂》狂揽九千万票房,不少人都盯上了粉丝经济这块肥肉。
经纪公司也有意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为艺人固粉,包括但不限于卖惨、跟其他艺人开撕、给粉丝发福利等。
算是逐渐摸索出精准拿捏粉丝的招数。
连带着影视剧拍摄开始有苗头偏向流量演员,对剧本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
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好莱坞影片冲击下,国内影片票房一直不理想。
年年票房统计都是进口片是主力军。
这让韩董他们很是头大。
可面对吴韬提出的制片人中心制的想法,韩董也不想第一个尝试。
毕竟两国国情不同,吴韬的想法能不能落地还是两说。
最重要的一点是好莱坞大片流水化制作模式有可能压抑创作天性,不利于市场良性发展。
不过对于吴韬的导演扶持计划,韩董态度明确,非常支持。
希望吴韬能为国内影视制作带来新鲜血液。
吴韬看出韩董还是对他的想法持怀疑态度。
其他人估计也差不多。
谁都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既然如此,吴韬不介意尝尝鲜,当当领军者。
改革总是要有牺牲的,更何况吴韬还不一定会失败。
因此,吴韬没有对这一话题进行过多讨论。
跟韩董他们应酬完后找糖人商量约林导的事情。
吴韬找到跟开心麻花的张总聊的火热蔡总,表露出想单独谈谈的想法。
张总很有眼力见地找别的演员和导演搭话去了。
吴韬看张总离开,跟蔡总说出想让她引荐一下林导的事情。
蔡总立马猜出吴韬是又盯上糖人的导演团队了。
不由得暗自吐槽吴韬。
怎么光是盯着糖人这一家的羊毛薅啊?
先前把林庚新挖走她就不说啥了。
近期她听到风声说吴韬跟娜扎交往甚密,大概率还想挖墙脚。
蔡总不明白,娜扎和热芭大致可以算一种类型的苗子。
吴韬是有集邮癖吗?
还有他过来提出想见林导,指定憋着啥坏。
吴韬对蔡总的反应早有预期。
“蔡总,林导目前跟多家影视公司有合作,我们也想跟她合作一下。”
“到时候您要是想一块做项目,咱们可以商量。”
蔡总知道吴韬在画大饼。
不过事实如此,吴韬不通过她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联系到林玉纷导演。
与其这样,她不如卖吴韬个人情,日后好谈合作。
打定主意,蔡总大方表示可以帮吴韬约人。
刚好林导近期就在京城,吴韬要是有时间她可以牵线。
“那就麻烦蔡总了,要不就明天?”
“吴总,这个我得问问林导的时间,到时候有眉目我给您答复。”
“好,谢谢蔡总。”
“吴总,听说您收购了《诛仙》,不知道能不能跟您商量一下,把这个本子让给我?”
“我是这部小说的原著党,希望能操刀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到时您可以投资。”
“蔡总,这个恐怕不行,我们已经开始影视化改编,剧本已经在写。”
“要让给您,实在是不太可能。”
吴韬语气强硬,蔡总知道不能硬来,只恨自己当初下手晚了。
吴韬看了眼蔡总身旁的刘师师,举起酒杯,祝她们即将开播的《轩辕剑》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