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办法

两日后。

南阳府,泌阳县。

王卓一行人来到县城。

县城亦是和其他地方一样,满目萧条。

街道两旁,躺满了人,横躺、竖躺、还有些堆叠在一起。

街角,隐约能看到一些还没来得及处理的尸体。

那些都是近几日刚刚饿死的灾民。

在他们的尸体上,爬满了苍蝇,蚂蚁。

因为天气渐热,隐约还能闻到一些腐臭味。

街道两边的商铺,全部关门大吉,甚至连门头上的招牌也结上了一层厚厚的蜘蛛网。

饥肠辘辘的灾民,见到王卓,见到这个往日里闻风丧胆的人,也不跑了。

更有甚者,冒死拦在马前:

“卓公子,你行行好,给我们一口吃的……”

其他灾民见状,也陆陆续续围上前来:

“卓公子,救救我们吧,我女儿已经三天没喝上一口粥了。”

“卓公子,你施舍施舍我们吧,给点口粮就行。”

“卓公子,我愿意给你做牛做马,你给我点银子,帮我把母亲葬了吧。”

……

王卓一脸冷漠:

“走开!”

菩提也适时地打了一个响鼻,那响声堪比龙吟一般骇人,吓得灾民们连滚带爬到街边。

王卓轻夹马肚,菩提在青石板路上缓缓前行。

顿时,死气沉沉的街道,多了几道马蹄“哒哒哒”的声音。

只是,这不是希望之声。

而是另一种绝望。

它深深印在灾民们的脑海里。

马背上,惜春看着街上的灾民,眼圈微微泛红。

看到酒肆的迎宾旗下,躺着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不由得想到自己小时候。

那时候,她也“孤苦伶仃”的寄居在荣国府,虽说宁国府就在荣国府对面,荣国府的人待她也算好。

但她总感觉自己无父无母,孤零零一个人。

想到过去,感受到酒肆外,那孤苦伶仃的小女孩的苦处,惜春眼圈儿一红,险些掉下泪来。

她看向王卓,嘴唇动了动,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她不明白,自己的姐夫轻而易举就能帮这些人度过难关,却为何不帮?

她微微侧身,看向另一边的昭阳公主,见她亦独自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不知道的是,昭阳公主在进城的一刹那,就陷入了沉思。

在京时,昭阳公主处理过一些关于河南的奏折,知道河南南部受灾已有两年,灾情严重,百姓颗粒无收。

但朝廷调拨的救灾粮,完全足够。

虽说官吏会层层盘剥一些,但也不至于让百姓饥肠辘辘,三天都喝不上一口稀粥。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难道都被这些官吏给贪了?!

如果真是这样,必须诛九族!

……

“哒哒哒!”马蹄声在一家豪华的酒楼面前停了下来。

说它豪华,仅仅是相对街道上的其他商铺而言。

王卓之所以在这里停下,因为他之前来泌阳县,都会在这家酒楼吃饭。

这是泌阳县最好的酒楼。

他知道,里面一定有饭、有菜。

平日里有的东西,这里都会有。

平日里没有的东西,或许这时候也会有。

王卓给袁之孝使了个眼色。

袁之孝心领神会,翻身下马,来到门前,猛拍大门:

“开门!”

仅仅过了一会儿,原本寂静无声的酒楼便传来一道男声:

“来了,来了。”

听语气,好像有些紧张。

“吱嘎!”大门打开一条门缝,落下一些灰尘。

一个小二探出头来,看见袁之孝,立马将门扇大开,恭恭敬敬站在一旁:

“掌柜的,卓公子来了!”

不久,就有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公子,又来视察庄园了?”

王卓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紧接着,就有几个杂役从酒楼里出来牵马。

几人翻身下马,然后,随着肥头大耳的掌柜走进酒楼。

酒楼里和酒楼外,简直天差地别。

在里面,方能体会到泌阳县第一酒楼的财力。

昭阳公主看着眼前几根金碧辉煌的顶梁柱,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

真是再穷,也穷不到富贵头上!

随后,掌柜便领着几人上了二楼。

店小二则把大门再次关上。

为了防止灾民冲撞大门,门上别了三根宽厚的横梁。

另有几个打手拿着砍刀,坐在大门两侧,一旦有灾民闹事,他们就会拿出真理,出去教训不懂事的灾民。

二楼。

酒楼掌柜将王卓带到最好的包间,又亲自招呼王卓点菜。

“和往常一样,每样招牌菜各一道。”王卓道。

“好嘞,公子。”酒楼掌柜应完声,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悄声道,“公子,酒楼里最近多了一道极品好菜,要不要尝一尝。”

“不了。”王卓回答得很干脆。

他猜到了那道菜的食材是什么。

昭阳公主则一脸好奇:

“什么好菜,说来听听。”

酒楼掌柜看向昭阳公主,见她面生,虽说美若天仙,但想到她是王卓身边的人,自然不是什么好人,便大大方方说道:

“烤全人。”

闻言,昭阳公主心里咯噔了一下,面上却毫无波澜:

“怎么个烤法,人的年龄几何?太大了,我不要。”

酒楼掌柜一听,便知她是个懂行的人,喜形于色道:

“姑娘,我们这里,小到一岁的婴孩,大到十岁的孩童,都有,看姑娘喜欢嫩一点的,还是喜欢老一点的。”

昭阳公主看向惜春,嫣然一笑:

“你说呢?”

惜春心领神会,知道昭阳公主是在让她配合,拒绝酒楼掌柜:

“随便吃点就行,前些日子,连吃了两顿升龙宴,已经够了。”

闻言,酒楼掌柜暗自叹服:

“真是人不可貌相,没想到美若天仙的两位女子也能如此狠毒。”

他听过鲜有人知的升龙宴。

“烤全人”也正是受升龙宴启发,才研制出来的一道菜。

正出神,耳边传来昭阳公主的叹气声:

“那算了,下次有机会再吃。”

“好勒,姑娘。”掌柜应声就要离开。

昭阳公主又问道:

“掌柜的,你们店的米和菜新鲜吗,不新鲜的,我可不要。”

“新鲜,绝对新鲜!”掌柜一脸自豪,“我们的米都是县衙送来的救灾粮,菜都是从其他府运过来的新鲜菜蔬。”

昭阳公主微微一笑:

“朝廷的救灾粮你们都敢动,胆子不小啊。”

肥头大耳的掌柜笑道:

“姑娘,见笑了。”

“相较于公子,我们这点本事不值一提。”

“马屁拍得还挺响。”昭阳公主笑道,“倘若外面的灾民闹事,就你们下面那几个打手,顶得住吗?”

闻言,掌柜笑道:

“不怕姑娘笑话,我们没有公子的背景,也没有你们的武力,所以,只能靠这儿吃饭。”

说着,指了指自己的头。

昭阳公主笑道:

“仔细说说。”

掌柜有些得意,开始分享自己的经验:

“姑娘,我们为了防止这些灾民暴动,和县衙合计出一个办法。”

“让县衙五天一大粥,三天一小粥为这些灾民提供稀粥,确保大多数人饿不死,能够活下来。”

“这样,灾民有了饭吃,能活着,就不会暴动。”

“即便有人想暴动,也没多少力气,扛不住几次打,就能把他们打死。”

“加上人性本恶,看着每天都会死一些人,心里反而会为自己能多领到一些粥而高兴。”

“久而久之,灾民都在拼谁能活得更久,谁能坚持到最后。”

“即便有人带头闹事,大多也都是看热闹,根本不会跟着闹事。”

“倘若在闹事后,再给没闹事的人,多放一点稀粥,他们还会感恩戴德,说什么青天大老爷的好话。”

说完,又卑微地看着王卓,补充了一句,“当然,倘若小店以后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还希望公子能够出手照拂。”

王卓淡淡道:

“好说,先看你这顿饭的水准能不能配得上。”

“配得上,绝对配得上。”说完,酒楼老板就下楼准备菜去了。

不久,满满一桌山珍海味就呈现在王卓几人面前。

王卓、戎陌、袁之孝吃得津津有味。

昭阳公主和惜春则吃得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