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利益之争

按照章程,户部侍郎的奏折,要先送去通政司审查,无误后再送往内阁,内阁检阅一遍后,再呈给永宁帝。

户部将此事在朝堂上都挑明了,折子自然一路绿灯,午时就到了永宁帝桌上。

而最迟明日,永宁帝就必须给这封折子一个回应,不然更多的奏折,就会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飞来。

“戴权。”

“老奴在。”

“还没消息吗?”

戴权从永宁帝平静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怒意,赶忙一溜烟跪倒。

“老奴即刻再派人去打探消息。”

永宁帝没有说话,戴权也不敢再开口,养心殿内,气氛逐渐凝固。

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这么短的时间,密探出入皇城传递消息都要小半个时辰。

此刻距离下早朝才过多久,没消息才是正常情况。

但戴权是奴才,生死皆系于永宁帝一念之间,主子发怒,他必须毫无怨言的受着。

半晌,永宁帝的声音打破沉默。

“起来吧。”

“谢陛下。”

戴权起身,恭敬退至一旁,永宁帝则盯着户部侍郎呈上来的奏折,迟迟没有动笔。

奏折上的内容滴水不漏,将水作坊如何开遍神京城,如何运转,由哪些官员管理,监督,都写得清清楚楚。

可以说比李云之前秘密递给他的有关水作坊的章程,要妥善得多。

最终永宁帝将奏折合上,扔在了一旁,打算等到临睡前再批复,尽量拖到最后一刻。

日向西头,天色渐晚。

劳累了一日的永宁帝,正要传晚膳,一黄门从侧门入内,急行至戴权身侧,快速耳语。

这一幕被永宁帝注意到,眼中顿时一亮,但随即又熄灭下去。

朕居然会认为李云短短半日就能有解决之法,可笑,想来是批复奏折晕了头了。

不过到底还是抱有一线希望,戴权上前时,永宁帝仍期待听到好消息。

而等戴权转述后,永宁帝眉头骤然皱起,面露不悦之色。

李云的方法在他看来,完全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水作坊要赚的就是富户的银子,他这么一弄,直接在神京城将水价定死了,户部官坊都不敢提高水价,不然就会引起民意反弹。

价格低了,富户每日用水也不会增多,就算卖遍全城,得一成利,该赚的银子也实实在在少了许多。

不过永宁帝很快就冷静下来,心知李云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

他属实是期望过高,本来他心中都有向户部妥协的想法,那时候,他能分到的利银,至少得缩水八成以上。

并且转念一想,李云无法监管外省,朝廷却可以。

水作坊在外省开设,可以收商税,卖方子的那成利,也得让他们交。

虽然会被官吏商贾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但水不同于其他商品,人必须用水,做假账,销量再低都有一个下限。

此刻的永宁帝不会想到,水其实也可以卖不出去,甚至亏损。

外省官员只需要上报说当地富户都乐意用苦水,就可以搪塞过去,毕竟哪朝哪代,都明令禁止强买强卖。

永宁帝如果遍观史书,就会发现,历朝历代,都不缺乏无耻到让人瞠目结舌的人。

念及未来美好愿景,永宁帝心情大好,将奏折放在了一边,起身离开。

与此同时,静谧轩内,李云正听着张元汇报白日宣传效果。

黄亮当时去找邹永维四人,结果邹永维和姚修平去城外赛马了,所以只来得及通知孟志凡和席正洲。

而两人和李云分开后,立刻拉上其他三家,开始疯狂造势。

相较在权贵团体中散播消息,在百姓中宣传要容易许多,只要散出去的人够多。

茶摊酒肆,市井街头,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半日,就传遍除内城外的四城。

苦水难喝,那是人尽皆知的事,水又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一听李云弄出的水作坊能出产不苦涩的水,卖得还只比苦水贵一些。

纵然不打算多花钱买水的百姓,都愿意议论上两句。

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御史们早就闻着味儿来了。

第二日早朝,此事便从众多御史口中传出,满朝皆知。

御史们上报此事,无论是夸赞李云等人高风亮节,还是弹劾他们居心不良,此刻都没人在意了。

百官都看向了户部官员,尤其是为首的户部尚书冯世宗。

与平日不同的是,历来朝堂之上,默不作声的武将们,也纷纷投注了目光。

大头兵苦啊,还又臭又硬,光是能压服他们,让他们听命行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军营中为什么会设立营妓,就是为了让大头兵发泄多余精力和苦闷,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压力而闹出乱子。

他们喝的水也都是苦水,如果能喝上不苦涩的水,无疑能缓解他们的情绪。

李云现在要将方子无偿献给各大营,说是不能用来盈利,但山高皇帝远,到了他们手里,还不是想用就用。

解决公事上的难处,又送上一笔好生意,谁不乐意。

但方子如果被户部拿去开官坊,猜猜看他们会不会允许李云无偿送给各大营。

就算户部也许下一样的承诺,先不说失了体面,吃相太难看。

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自认为能被自己轻易拿捏的李云,而要相信朝堂之上,庞然大物一般难以硬撼的户部呢。

并且京官可大部分都不是神京城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家族都在外省,大部分也都从商。

这方子到了他们手上,那也是赚钱的营生。

圣意,民意,军方以及部分同朝为臣的同僚,此刻都隐隐站在了户部的对立面。

当一个敌人单靠自己无法对抗时,那就想办法让敌人触犯更多人的利益,自然就会获得援助之手。

群臣视线环绕下,只见已头发花白的冯世宗缓缓抬起头,脸上依旧是一如既往的平静的神色,好似浑然未察觉此刻户部所处的尴尬境地。

“陛下,老臣有话说。”

“爱卿请讲。”

“谢陛下。”

冯世宗出列,没看其他人,只是看着上方的永宁帝,缓缓道:“陛下,李指挥使心怀百姓,此举仁义,得一成利理所应当,但是……”

众人皆知冯世宗不会轻易罢休,果然先前的夸赞是以退为进。

“不是臣夸口,满朝文武,于经济一道能与臣比肩者,不过寥寥数人,李指挥使将方子分享出去,除各大营自用外,只有商贾之辈会闻声而来,商贾逐利,若不加以监管,必然会生出祸端。”

“所以臣上奏陛下,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商贾不敢造次,但外省各地,需派遣得力官员监察,严格审核承接方子的商户资质,户部长久以来,掌经贸财政之事,这个重担,当仁不让。”

此言一出,武将行列,以及有心分一杯羹的官员,个个都脸色有些难看。

户部是不建官坊了,但却要接手商户审查资质的权力,到时候谁能建水作坊,谁不能建,那就全都由他说了算。

不得户部认证资质,擅自建立水作坊,就是违法乱纪。

这么大的权力,其他人自然不可能让户部独得,一时间朝堂之上,没人再在意李云这个小人物还没有将方子分享出来,就开始争夺后续可能的庞大利益。

这个时候,也没人再说什么此刻讨论这些,不合法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