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复杂的看了几个开口的高官一眼,于谦对朱祁钰躬身到。
“临阵斩将,乃不祥之兆,臣请陛下三思。”
“陛下!刘安擅离职守,若不严惩,日后岂不人人效仿。”
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吏部尚书王直声音恳切的道。
“臣请陛下早做决断。”
目光在堂中众人的脸上扫视,朱祁钰突然向于谦问道。
“于尚书,你将刘安送到诏狱之中,是为什么。”
“回陛下。”
听到皇帝的问题,于谦眼神一亮,连忙道。
“臣担心,刘安他会,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这个词语用的好。”
听到于谦的话,朱祁钰点了点头。
“让人将刘安带来,朕要见见他,等朕见了后,再说如何处理吧。”
“。。。”
听到朱祁钰的话,王直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却没有出声,只是立在原地,而堂上的其他人也是一般。
“于尚书和胡老尚书留一下,其他人都回各衙办事吧。”
眼神中带着阴鸷,又看了眼过来的几个人,朱祁钰开口道。
看到皇帝赶人,众人对视了一眼,只能拱手告退。
当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一群人离开,朱祁钰懒洋洋的靠在椅子上,看向胡濙问道。
“胡尚书觉得,刘安,该不该杀?”
身侧,小太监已经给奉上了茶水,但胡濙却是没动,闻言连忙到。
“依八议之例,刘安乃是勋贵,臣本无过问之权,但其人擅离职守,乃是重罪,臣才请严惩。”
“。。。”
听着胡濙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朱祁钰的嘴角就是一阵抽动。
“于尚书觉得呢?”
“临阵斩将,乃不祥之兆。”
闻言,于谦又将自己先前的话重复了一遍后,又加了一句道。
“此外,上皇给刘安晋侯的圣旨到了大同后,刘安便无法继续留在大同了。”
说完,于谦也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看着这俩老师爷,朱祁钰就是一阵无奈,向后靠在椅子上,心中思索。
站在“朱祁钰”的角度,他对刘安自然是没有好感的。
也先挟朱祁镇跑到大同叫门,刘安跑出城外送金银给也先,要求见朱祁镇被拒绝后,痛哭流涕。
这些事情,在郭敬的信中被描写的那叫一个绘声绘色,一个朱祁镇忠臣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刘安能杀吗?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
不能。
刘安是前代广宁伯刘荣的三子,刘荣是谁,初为徐达麾下总旗,后进入燕王府,被朱棣授予密云卫百户,靖难之时,屡为先锋,一路从授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都督佥事,朱棣北伐之时,刘荣历来都是先锋,人是燕王靖难集团的原始股持有者。
如今情况特殊,主要战犯朱祁镇还在也先军营里,次要战犯成国公朱勇还没处理,就因为从大同跑回来就把刘安给砍了,恐怕天下将领心中都得颤三颤。
而且,于谦方才说的那句,怕刘安畏罪自杀,所以给扔到诏狱,也很有意思。
要畏罪自杀的人扔到诏狱,就不会畏罪自杀了吗?
于谦分明是怕刘安让人给“被自杀”了,将刘安给丢到诏狱,其实是在保护刘安。
“大同那边,刘安走后,大同防务是谁负责?”
思索了好一会儿后,朱祁钰看向于谦问道。
“回陛下。”
听到朱祁钰问到了关键点上,于谦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开口道。
“刘安虽说是擅离职守,但在离开前,他将大同总兵印信都交给了大同参将郭登,其部所属京营兵权也全都交给了郭登。”
“臣以为,朝廷当下诏命郭登挂征西前将军印充大同总兵官。”
“此外,陛下登基之事,当要速速传达天下,以防也先挟上皇威胁边镇。”
“你说的是。”
听到于谦的话,朱祁钰点了点头。
给郭登正名,大同上下才能一条心的守住大同。
而后面将他登基为帝的消息传播快速传播天下,就是给边关将领们解套了,免得也先再让朱祁镇给其他镇送上一道升官封爵的圣旨,再把主将给逼跑了。
转头看向舒良,朱祁钰开口到。
“准备纸币,让于尚书在这里就写一道奏章,朕现在就批了。”
“奴婢遵旨。”
答应一声,舒良连忙去准备东西。
“临阵斩将,军家大忌。”
看了眼正在研墨的数量,朱祁钰看着于谦说道。
“朕想让刘安去带一旅,于尚书觉得如何?”
“臣以为,当让刘安守东直门。”
听到朱祁钰的话,于谦连忙开口道。
“刘安之事,古今罕见,既要严惩,又要防止伤到军心,但刘安到底是见过上皇的人,不得不防。”
“嗯。”
闻言,朱祁钰点了点头。
刘安跑去见朱祁镇的事儿,还是很犯忌讳的。
“擅离职守,削爵,令其阵前立功自赎。”
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大厅内转了两圈后,朱祁钰看着于谦开口到。.
“朕去见见刘安,你上道让刘安去守东直门的奏章。”
“臣遵旨。”
闻言,于谦点头应了声,从身边小太监的手中接过奏章,就开始写了起来。
等带着已经朱批了奏章的于谦前往文渊阁之时,朱祁钰也已经进了诏狱。
抬头打量了一下北镇抚司的牌匾,身上罩着件黑袍,朱祁钰进了诏狱之中。
相比于刑部大牢的杂乱无章,诏狱要显的干净一些。
毕竟,能被关到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政治犯,身份特殊,看守非常严密,除非是得到命令需要特殊照顾的,否则日子都过的可以。
站在牢房门外,看着窝成一团的刘安,朱祁钰压着声音,开口问道。
“刘,安?”
被送进诏狱后,刘安的心就提了起来。
听到朱祁钰的话,抬起头刘安就见到了一个身披黑袍的年轻人。
稍微将年轻人的脸和记忆中的对照了一下,刘安就明白了眼前这人人是谁,翻身起来跪地拜道。
“臣刘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千里迢迢,从大同带着十几个亲兵,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京城,就是为了住进这诏狱吗?”
ps:刘安是自己从大同跑回京城的。
明实录记载:大同总兵官广宁伯刘安下狱,安自大同入朝,言,上命已来报虏情,且蒙升为侯,文武大臣及六科十三道,劾安擅离信地,径赴阙庭,素无智谋,莫救邦家之难,不由朝命,自加侯爵之荣,宜正典刑,以为众戒,王令多官议安罪应斩,令禁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