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我给你当小秘书

“顾总,您现在忙着的吗?”

顾晨给高媛媛比了个嘘的手势,让她安静一点:“有事直说就行。”

沪上的王常田坐在一家酒店椅子上,手扶着脑袋,垂头丧气向顾晨汇报。

“我上周来了这边以后,就找了几个学长一起吃饭,还约了沪上电视台文艺频道的张主任一起喝酒,但今天看他口风,应该是很难接受我们的节目。”

在计划经济时代,电视台通常自制自播节目。

随着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部分电视台开始尝试外包节目制作。

1994年,沪上电视台将部分节目制作交由社会公司完成。

但那种野路子,能力上比起正规军还差了很多。

除非公司老板本身就是从电视台离职创业,或者干脆是香江等地来的业内人士,才能达到电视台的要求。

今年新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正式允许了社会机构参与节目制作,但也几乎不涉及娱乐节目。

能力不足还是其次,主要还是怕太过娱乐,有一定政策风险,导致血本无归。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放眼全国,娱乐类的电视节目都没有几档。

“是你开价太高吗?”

说到这个,王常田就更无奈了。

“我开价一点都不高,只包含了我们用人工、场地、制作费换算出来的成本,再加上我们两个人出差、请客的费用,以及两万块钱的利润,但即便这样,张主任还是不肯答应。”

“而且据我观察,即使把利润砍掉,他也未必能要,即使他要了,电视台那边也未必能过会……”

“那要照你这么说,沪上电视台都不肯要,其它电视台就更没戏了?”

王常田何尝不知道这点。

现在很多改革措施,一般都是沪上、羊城等几个城市搞试点,出现一定成绩,且负面影响很小,才会以点到面、以面带全,逐步推广到全国。

他一个复旦新闻系毕业的,还请了老学长作陪,以为会很顺利达成合作。

结果在沪上电视台不顺利不说,还连下辖的文艺频道都扎不进去,更别说在没有多少熟人的羊城了。

“我会努力,但估计结果不会特别乐观。”

当初知道王常田创业初期熬了两年,差点破产,顾晨还有些不信。

这个把月的共事,他算是发现了,王常田能力的确很强,做节目有一手不说,还认识许多行业里的大咖,但在思维模式上,还是不够开放。

他抓住高媛媛作怪的手,说道:“老王你之前做《京城特快》的时候,不是开创了‘有偿新闻’的模式吗?为什么下海做娱乐节目,头脑反而没之前活泛了呢?”

“我们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他嫌贵,我们降价不就行了?甚至免费送给他播都行啊。”

王常田带着原团队的两人和从社会上招聘的三个人,一起把《中国娱乐报道》这个栏目撑了起来,自然知道做这个节目花了多少钱。

“可顾总你开公司,场地、设备、人工等方面的开支这么大……”

“成本是我需要考虑的,不是你需要考虑的,公司账上还有上百万呢,两年没有收入也无所谓,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工资。”

“去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只要能卖出去就行。你做了十年记者,电视台制作一个节目需要多少成本,现在成本和前几年比涨了多少倍,你再清楚不过了吧?我们都免费了,那个什么张主任,他还有理由拒绝吗?”

“播了两期,要是收视率高,观众反响好,后续不就有的谈了?反正又没有独家,我们免费给几十个电视台播都行。”

“而且以后的节目我们仍然可以继续免费,靠赞助商广告,以及节目播出前后电视台的广告分成,来给公司创造利润。”

王常田的眼睛越来越亮,感觉自己看到了《中国娱乐报道》爆火的曙光。

“好的,我明白了,我明天再约一下张主任,有消息跟顾总你汇报。”

“顾总,你们说的节目是前几天你录的那个《中国娱乐报道》吗?”

“你叫我什么顾总啊,又不是我们公司的人,还叫得这么严肃,都没有叫导演好听。”

“不好听吗?顾总~”高媛媛往后一挪,给顾晨捏起了肩,眨着大大的眼睛看着他,“我可以是你们公司的人嘛!等高中毕业我就像严宽一样,签在晨光影业,大学毕业我就跟在你身边当小秘书~”

顾晨故作皱眉:“看不起人是吧?那时候我就把你捧成大明星了好不好?”

“我相信导演,嘻嘻~”

高媛媛膝盖顶在沙发上,从后面攀上了顾晨的脖子,在他耳边低语:“那我白天在外面当顾晨导演捧出来的大明星,晚上在公司办公室当顾总的小秘书~好不好?”

“你这重音放得有点不对吧?”

高媛媛撅起一张嘴反问道:“哪里不对了?导演你觉得这样不好吗?还是说那时候你不想要我了呀。”

“哪里都不对,”顾晨轻笑道,“比如,我要过你吗?”

高媛媛捶了一下他的肩:“那边服务员都看着呢。”

顾晨抓住高媛媛的手,把她压在沙发扶手上:“看着就看着,随便他看,你天天勾引我都不害臊,还指望我害臊啊,要是我脸皮那么薄,你现在哪有机会跟我一起吃饭,嗯?”

“呸,我正经万人迷好吧,从来不会勾引男人。”

“嗯嗯,是我勾引的你,我主动在某人开车的时候偷亲……”

“不听不听,顾晨念经。”

剪片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由于所有素材和成片都在脑子里,再加上有曾建帮着粗剪,只是十来天的功夫,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起步的顾晨,就剪了个七七八八。

算了算戛纳公布入围主竞赛单元影片的时间,顾晨给他们的艺术总监吉尔·雅各布打了个电话。

“《石头的夏天》都没有放在戛纳首映,可是很遗憾呢。”在客套几句后,雅各布隐隐表示了他的不满。

顾晨去年在戛纳得了最佳短片,这在雅各布看来,他就是戛纳系。

十来年后成了大导,去了其它电影节,也不影响他是戛纳系导演。

结果拍出那么优秀的长片处女作,竟然不在戛纳首映,这对他来说,有些无法接受。

“雅各布先生,说实话,我没想到《石头的夏天》会得大奖,因为它只是我的习作,拍它只是为了熟悉长片的工作流程,并为我手上的这部电影做准备。当剪辑完成那刻,我几乎确信,今年不会有比它更好的华语电影了。”

“哪怕是陈凯格的新作比起来?”

“当然。”

“好吧,顾,你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希望它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还没彻底完成剪辑的顾晨撒了个谎:“但我现在还在纠结,不确定要用哪个结尾,你能明白我的心情吗?”

雅各布笑道:“我当然理解,这是你们当导演的通病,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