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外面人个个想造反

计瑞下令将沿岸百姓悉数关押,显然是怕这件事流传出去。

可是副将听到这个命令,却是露出为难之色:

“侯爷,江畔的人太多了,要是全抓,怕是大牢都不够用的啊,况且就算是抓了也没办法控制流言传出去,毕竟这么多张嘴……”

听了副将的话,计瑞总算是找回了一些理智,他推开搀扶他的夫人,开始思索现在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要是让流言传出去,指不定又会生出多少事端,万一引来皇帝的猜忌……

当今龙椅上的那位可不是什么明君,昏庸也就罢了,最主要还嗜杀,身边的谄媚之辈万一给他说起一点关于计萧的事,很容易就引来灾祸。

这时,副官又开口道:

“侯爷,当今天下动荡不安,北境异族屡屡侵犯,陇右、蜀地起义造反,岭南、河南之地绿林人士也在蠢蠢欲动,加上当今圣上昏庸不堪,宦官当道,我们是否……”

“住口!!”

没等副官说完,就被计瑞厉声打断。

“我计家世代忠良,你等休要再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属下知错!”

副官当即跪下告罪,只是心中暗叹,对自家侯爷的愚忠莫可奈何。

旁边的一名文士见了这一幕,也忍不住摇了摇头,微微思索片刻,就主动建谏言道:

“侯爷,周将军也许并非是建议您造反,而是想希望您能未雨绸缪,趁着现在天下还没彻底大乱,提前积蓄实力,练兵储粮,扩充私军,以待将来大乱之时,这些都是您安身立命之根本,或可匡扶社稷,挽大厦于将倾……”

文士的话让计瑞沉默了。

诚然,如今天下局势确实令人不安,他也只是守着封地偏安一隅,但崩坏的格局迟早会蔓延到他这小小的天河,也是他最近甚为忧愁之事。

思虑良久,计瑞才长长一叹,转头对着文士说道:

“先生此话或许是对的,本侯会好好考虑的,只是先生,你觉得我这小儿今日之事,该如何妥善处理?本侯担心流言蜚语传出,会引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文士点了点头,道:

“小侯爷羽翼未丰,过早引人注目确实不妥,不过现今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忧,因为陇右、蜀地之地造反之人哪个不说自己得天授命,天生异象,又或是前朝帝皇之后?那些绿林人士也总爱传些惊人之事,流言纷杂,未必能引起有心人在意,只要侯爷不授人以柄,小侯爷便无大恙。”

“这样吗?那便好……”

计瑞松了口气,觉得文士说的确实有道理。

而文士思索片刻,又接着说道:

“若侯爷实在不放心,亦可再遣人散布一些虚假的消息,比如隔壁某某县令、哪位太守的子女又有怎样的异象,如此一大堆的虚假消息用以混淆视听,公子之事反而不再容易让人相信。”

“这个主意不错,李先生,这件事就劳烦你去做了。”

“侯爷放心,公子定当无虞!”

此时计萧乘坐的船已经远去,计瑞等人也不再逗留码头,准备打道回府。

只是文士跟随之时,脚步刻意放缓。

等到副将周虎靠近,文士才小声说道:

“周将军,李某仔细思量,虽然小侯爷武艺过人、心智聪慧,但毕竟年龄尚幼,加上中途又会经过西沙、锦溪、越州一带,那里匪患丛生,只带二十名护卫还是不太保险,还请将军再遣几十名精锐暗中尾随,以护小侯爷周全。”

听到文士的话,周虎皱着眉头,有些犹豫。

“李先生,这事不和侯爷说一下吗?”

可文士却是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

“周将军,虽然侯爷平日待我等不薄,但对“忠”字看的太重,太过执拗,如今大乾已行将就木,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小侯爷……乃天命所归,他的神异你我都亲眼目睹,又是从小到大看着他长大的,其品行、能力都是明主之资,值得你我倾尽所有,他日小侯爷龙起之时,我们便是最早的一批从龙之臣!周将军,你意如何?”

周虎眼睛圆睁,为文士的话心惊不已,但随即而来的却是心跳加速,呼吸都不禁加重了几分。

毫无疑问,他也心动了!

而且计萧还是计瑞的儿子,这也不算背主投敌,情理上完全说的过去。

“本将明白了,这就去挑选五十名精锐兵士,护送小侯爷探亲。”

……

楼船上。

计萧看着手中的轩辕剑,久久不语。

此时此刻,他过往的一些观念被动摇的有些严重……

如果说白鱼围舟他还能想想是不是舟上倒了什么吃食下水导致鱼儿围了过来,但巨龟吐剑这玩意他是真的没办法解释了。

抬头看向天空,难不成天上真有什么神仙,否则怎么来的“天命”?

这时,一个士兵上前,恭敬的说道:

“小侯爷,江上风大,要不您多披一件衣裳?”

计萧转头看去,见士兵的眼神与先前已有大不同,那完全是在用仰慕和狂热的眼神看着他。

想想也可以理解,如果说之前计萧的神异只是别人口传,心中或许半信半疑,可今天亲眼目睹,这些士兵估计心中已经完全将他当成天人了。

“不用,给我拿根鱼竿来,本公子垂钓玩玩。”

计萧拿过兵士送来的鱼竿,倚靠在船舷上抛竿垂钓。

因为是顺流而下,船橹左右摇晃,船舱里的踏板船夫踩的也不是很急。

沿途风景很好,可计萧却没什么欣赏的心思,甚至连鱼钩都没有鱼儿咬,搞得他兴致乏然。

直到天色将晚,船只才寻得一处渡口靠岸。

并非是不能在船上过夜,只是计萧更想感受一下天河以外的风土人情,所以特地下了船。

渡口名为“状元渡”,传言大乾立国之后,先后有八名书生在这个渡口经过,最后高中状元。

对于这种传说到底是真的,还是当地人想出来的“致富点子”,计萧也懒得深究,但不可否认,很多欲要前往赶考的读书人,只要不是离得太远,都会特意经过一趟这个渡口,好讨个彩头。

此时此刻,渡口处的一处热闹的茶楼里,几个人正围在一张桌子旁,面色难看。

“小姐,你说当家的让我们来带几个读书人回去给咱当军师,今天问了这么多个也没人愿意跟我们回去啊?”

一个长相粗犷的大汉一口喝完了一大碗酒,狠狠的放在桌面上,将桌子都震的一晃。

“就是,这些个读书人屁大点用没有,还傲气的很,一听说我们是水贼,当场脸色就变了,扭头就走,还说什么不屑与我们为伍。”另一个汉子也跟着道。

“娘希匹的真想一刀砍死他们!”

几个大汉都很不满,唯独那名少女一言不发。

少女长相甜美俏丽,与几名粗犷汉子的长相格格不入,但偏偏就坐在了一起,而且几个大汉似乎还是以她为首。

等到几人都发泄完怒气后,少女才开口:

“我们是水贼,被人看不起也是正常的,你们也别不满。如今我父亲想要起事,但寨中人都是草莽之辈,缺一个真正有见识、有学识的人,若没有这样的人,那我们起事也是如同无头苍蝇乱撞,成不了大事,所以且耐心一些,礼贤下人……啊不,礼贤下士的道理你们要明白,一定要注重礼节。”

“小姐,俺也明白你说的,可娘希匹的,那些书生一个鼻孔都朝天了,就算俺们再装的礼貌,他们也看不起咱们的。”

“没错,小姐你看今天你找的那几个书生,一开始他们见你漂亮还好说话,可是一知道咱是水贼,态度立刻就变了,真邀请不到的!”

“就是,小姐,我觉得老吴说的对,邀请是没用的,要不我们就直接把他们抢回去,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看他给不给我们做事!”

几个人的话虽然说的糙,但是也在理,少女顿时沉默,闪烁的目光也表示她心中也在犹豫。

就在这时,茶楼外忽然比之前喧嚣了几分。

少女目光顺着看去,只见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个白衣公子手持一把折扇,步履轻盈,身姿挺拔,白衣随风飘动,仿佛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却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行走间,他的姿态潇洒自如,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手中的折扇轻轻摇曳,更是增添了几分儒雅之气。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