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077:摘荔枝 过称
- 重回1984乡村赤脚医生
- 火红赤狐
- 2049字
- 2025-03-23 15:25:19
陈忠听了,便用客家话大声的给大家翻译了一遍。
大家听了都热情高涨起来,个个脸上都喜笑颜开的。
有人还用客家话大喊着回答道:“好嘅!”
很快,陈汉就又带着十几个箩筐回来了。
蔡国豪便从陈汉手上拿过箩筐,把拾掇好的荔枝往空箩筐里面码好。
等码好一筐荔枝后,蔡国豪又在上面铺上一层新鲜的荔枝叶。
眼见蔡国豪这边的荔枝都堆不下了,陈忠他们只好把摘下来的荔枝堆在另外一块空地上。
陈父见堆在地上的荔枝果已经够多了,便也停下了摘荔枝,过来帮忙拾掇起荔枝果。
陈汉则帮蔡国豪一起,把拾掇好的荔枝往箩筐里面码。
陈汉的儿子陈振华本来满山的瞎转悠,自顾自的玩着呢,一听有汽水喝,也赶紧跑过来帮忙了。
别的事他不会做,但是帮忙摘摘荔枝叶子还是会的。
他荔枝叶子摘着摘着,看到翠绿翠绿的妃子笑荔枝果中带着一点点红,果实又大得像草鸡蛋一样,实在忍受不了诱惑,便挑中一棵吃起来。
蔡国豪荔枝码着码着,有些口渴了,也不去喝水,直接就挑了一颗大个的荔枝剥开来,两三口囫囵吃掉,汁水都从口中爆出来了。
此时荔枝园里已经堆了整整四堆荔枝了。
蔡国豪眼看时间都快中午了,便对陈汉说道:
“老陈,你跟嫂子去安排午饭过来。
“另外叫大家都不用摘了,都过来拾捡荔枝。
“这地上的荔枝眼看都能装个十几筐的了。”
“好咧!”
陈汉便站起来,用客家话朝大家吆喝了一阵。
大家听到陈汉的吆喝,便纷纷停止摘荔枝。
正在树上的就从树上下来,与站在地面摘的人一起,将筐里的荔枝提过来倒在地上进行拾捡。
陈汉这才拍拍他媳妇林枝香的肩膀,用客家话说道:
“走,老婆,我们回去给大家煮饭。”
林枝香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拉着小家伙陈振华的手跟着陈汉回家去了。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刚刚还在摘荔枝的所有人全部加入到拾捡荔枝来,地上堆成小山般的荔枝肉眼可见的递减,码好摆放的荔枝却一筐筐的增加着。
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陈汉夫妻俩每人挑着一担箩筐上山来了。
陈汉肩上挑着的是两半锅粥,而林枝香挑着的则是两摞碗筷。
他们一上荔枝园来就赶紧喊大家吃饭。
大家一听终于有饭吃了,都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过来拿起碗筷打粥喝了。
其实大家也不是特别饿。
主要是摘荔枝这个活计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工作。
因为一边摘可以一边吃荔枝,主人家一般不会说什么。
一直这种东西糖份很大,所以又很能饱肚子,因此,大家现在都不是特别饿。
大家听到开饭都立马跑过来开吃,其实是根植在大家心中的固有观念在起作用。
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到点了就吃,吃完又能想下一顿了。
此时荔枝已经装了有十一筐左右,拾掇好还没码进筐里的荔枝估计也有个六七筐左右。
地上还有几小堆没拾掇好的荔枝,估计也还能装个一筐。
蔡国豪过来打粥喝时,眼见粥还热着,便打了一碗放在一块石头上晾着,又赶紧过去忙活码荔枝了。
黄升则不一样。
他自打开了杂货铺后,已经有两三年没有这么累过了。
今天从大清早一直忙到现在。
他现在终于有机会坐下来歇息一下,他又怎么会放过。
只见他打了一碗粥后就在荫凉的荔枝树下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着,然后慢慢往碗里吹着气,将粥碗边缘的粥先慢慢扒来吃了。
一会儿,当黄升吃完一碗粥后,蔡国豪这又装了大半筐荔枝了。
黄升有些不好意思,便朝蔡国豪喊道:
“阿豪,你不用急,先吃饭!
“吃完饭大家再一起继续干,很快就能装完的。”
“来了来了。”
蔡国豪眼见自己刚刚晾的粥应该也已经凉了,便停下手中的活计,走过去拿起先前那碗粥,笑嘻嘻的朝黄升那边走去。
黄升见状,又赶紧去打了一碗粥过来陪着蔡国豪一起吃。
很快,大家就都吃饱了。
大家都吃完之后,男人们又抽了一支烟的功夫,这才接着继续干起来。
期间有些荔枝果动来动去时便会从枝上脱落下来,变成散粒果,但品相又还不错,没坏没虫蛀的,蔡国豪便把这些果子全部放入筐子底部。
等到下午三点多钟时,上午摘下来的荔枝才全部码完,总共码了满满二十一筐。
蔡国豪便叫陈汉过来过称,把数目都记下来。
每年荔枝果熟时,为了防止别人偷摘,果农们都会日夜在果园这边看守着。
为了方便看守,果农们每年都会在自家果园里搭上简易的帐篷。
陈汉家也一样。
陈汉一听蔡国豪喊过称,便去自家的简易帐篷里拿了杆长称过来,那个铁称坨比成人拳头还大几倍,看起来能有十来斤。
陈汉过来时,手上还带着个小本本还有一支钢笔。
陈汉在现场又叫了两个亲戚过来帮忙。
黄升和陈汉负责过称。
陈汉的那两个亲戚把一支扁担穿过长称上的圆环,让圆环套在扁担上的二分之一处。
陈汉把长称上的两个挂钩挂在装满荔枝的箩筐把上,用客家话喊了一声:“起!”
他的那两个亲戚便半蹲着身子把扁担放在自己肩头,然后直直站起,两人把一筐荔枝抬了起来。
黄升负责把称坨划拉到相应的刻度上,让称坨和那筐荔枝保持平衡,然后定睛看了看称坨所在的刻度,大声报了数。
“96斤7!老陈过来看一下。”
陈汉便伸长脖子,头凑过来看了看,点点头,
“没错!”
又用客家话说道:“好,落!”
黄升赶紧伸手抓住称坨上的绳子,以此稳住称坨不要突然从称杆上滑落下来,以免砸到人的脚了。
陈汉的那两个亲戚则又将那一筐荔枝重新放回地面,拿掉称勾,接着将称勾挂在另一个筐子上了。
陈汉则拿出钢笔,低下头来,将刚刚的数目记在本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