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攀登: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珠峰梦
- 夏伯渝
- 940字
- 2025-02-17 17:38:16
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只为珠峰
退役后,我制订了详细的登山训练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力量和体能训练,包括:负重10公斤沙袋下蹲,共10组,每组150次;负重4公斤的哑铃仰卧起坐,6组,每组30次;负重4公斤哑铃做背飞,6组,每组静止不动50秒钟;俯卧撑,6组,每组60次。
这些力量锻炼,我都是在家里进行的。在每一组的锻炼过程中,我都憋着一口气练,实在憋不住时再换一口气继续练。我想,这样也许可以锻炼在高山缺氧环境下的适应性。我曾就此问过登山协会研究高山病的专家,他说还没有听说过这种锻炼方法。

负重下蹲

负重做背飞

举哑铃

俯卧撑
后来,我攀登玉珠峰、慕士塔格峰时感觉都不错,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适应得很快。不知道是我的适应性一直都很好,还是憋气锻炼的结果,我想可能都有关系吧。
除了在家的力量训练外,每周一、三、五下午,我还要打乒乓球。我打乒乓球不是为了比赛,而是把它当作加强体能的一种训练。我不打旋转球,也不打搓球,主要是调动全身的力量,以大力扣杀。
流下的汗水不但把裤子都打湿,而且流到地上连成片,经常要用墩布擦干,否则地滑很容易摔倒,甚至从假肢的硅胶套里都可以倒出很多汗水来。
每周二、四、日,我还要去登香山。到山顶后把硅胶套里的汗水倒出来,擦干硅胶套,调整好假肢的角度后再下山。
我的假肢不能跑步,跑步对小腿产生的冲击力很大,所以我就快速行走,每10分钟走一千米。每周我还要骑自行车6次,每次四五十千米,骑自行车的锻炼效果与骑行的速度和距离成正比,距离越长速度越快,效果就越好,所以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骑行的速度。
从残疾人体育比赛中退出后,我回到单位,在办公室负责管理档案和信访工作。在一次整理档案时,我突然看到1975年我在医院治疗时写的申请到国外去做假肢的报告,领导批示了“同意”。这个报告没有给我,应该是哪里出了纰漏,这么多年过去了,追究也没有什么意义,领导的“同意”已经给了我答案。
我家离单位15千米,退休前我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我家离香山25千米,我也骑自行车往返。我的出行工具就是自行车,不管到哪儿、有多远,我都骑自行车前往,不但锻炼了身体,还有利于环保。
坚持不懈的锻炼,使我身体的力量和体能都保持得非常好,癌症也得到了控制,没有复发,每年体检我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