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法家的至理名言,只有心境通达的人才能听进去

人都愿意听符合自己心思的话。所以即使是极有说服力的道理,一旦与自己的喜好相违背,也只有心境通达的人才能听得进去。法家学说,是数百年来法家人士经国政事学说的总结,“真言”多有与我们认知思维背离之处;而且,法家学说不是由中正平和的语录体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文字苛正、逻辑缜密、用例严谨的自成文章表达的,其思想更需要企业家们细细地研读和体会。

法家思想,少人情多事理;儒家思想,则多人情少事理。二者高下,不取决于我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相对于你的契合度。一种经营管理思想的取舍,取决于是否适合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适合企业的运营方式,是否适合老板的性格特质等,适合的就是好的。法家的经营管理思想,适合用理性思维来“扎硬寨,打呆仗”的企业,要求企业经营各个要素具足、各个要素均衡。

本章开篇选取的是《韩非子·难言》,旨在说明法家思想,度量虽正,却深刻得近于尖刻,企业家们未必听得进去,义理虽全,却系统得过于庞杂,企业家们未必愿意费力采用。

《韩非子·难言》:正确的话,从来都不轻飘飘

原文: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厚恭祗,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拙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僭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性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字面翻译:我韩非并不认为进言是困难的,之所以说进言困难,是因为:话说得流畅温和、圆润而有文采,洋洋洒洒且条理分明,就被认为是华而不实;话说得朴实大气、态度恭敬而忠厚,耿直坚定且言辞谨慎说理周全,就被认为是笨拙而不懂人情世故;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就被认为是说空话不实用;话语凝练总结,简洁明快而不加修饰,就被认为是锋芒太露而不擅长辩说;言辞激烈无所避讳,伤及他人的隐情,就被认为是说人坏话不懂谦让;境界宽宏知识广博,无所不知难以忖度,就被认为是说大话不实用;谈论身边日常的小事,如果表达得过于具体,就被认为是见识短浅;言语切近世俗,言论不违背人情世故,就被认为是贪生怕死而奉承君主;言语不同于世俗,奇谈怪论引起社会轰动,就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灵活机警,能言善辩,富于文采,就被认为是虚伪不实在;不引经据典,用平白的语言表述,就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粗俗之人;经常援引《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称道效法古代圣贤,就被认为是只知道照搬照做的迂腐之人。这些就是我难于向君主进言并深感忧虑的原因。

商人商语:经管类的书籍,各类文风大抵是“诸如此类”;各人演讲或者与人交流,各类风格多种多样;企业管理没有程式要求时,员工汇报工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些多样性可能是普遍如此,也可能是其个性使然。所以,不应该从自我喜好的角度去判断事物高低,而应该从事物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评判和选择。

原文: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逄斩;苌弘分胣;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胁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字面翻译:所以判断分析虽然正确,却未必会被听取;道义事理虽然完整,却未必会被采用。君王如果认为这些话不可信,轻则将进言看成是诋毁诽谤,重则进言者会遭到灾祸,甚至死亡。所以伍子胥善于谋划却被吴王逼迫自杀,孔子善于游说而被宋国匡人围攻,管仲是真正的贤能却被鲁国囚禁。这三个大夫难道不贤能吗?只是因为那三个君主不明智罢了。上古时代的商汤,极其圣明;伊尹,极具智慧。极具智慧的去进说极其圣明的,这样尚且多次不被采纳,还要亲自拿厨具做厨师,亲近熟悉以后,商汤才知道伊尹的贤能,并重用他。所以说:以极具智慧的去进说极其圣明的,未必一见面就被接受,伊尹进说商汤就是这种情况;用智慧的去进说愚蠢的不一定会被听从,周文王进说商纣王就是这种。所以文王进说纣王而纣王囚禁了他;翼侯进说纣王而被烤死;鬼侯进说纣王被做成肉干;比干进说纣王被剖心;梅伯进说纣王被剁成肉酱;管仲在鲁国被捆绑;曹羁进说曹伯不成,而逃奔陈国;百里奚沿路乞讨;傅说做奴隶被几次转卖;孙膑在魏国因庞涓的谗言,而遭受膑刑;吴起在岸门拭泪痛心西河将成为秦国土地,最后在楚国被射杀肢解;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栋梁人才公孙鞅,反被认作是神昏智乱,公孙鞅只得出奔到秦;关龙逄因向夏桀进谏而被斩杀;苌弘被周人开肠剖腹;尹子被抛尸在荆棘丛中;司马子期死后尸首浮在江水上;田明被分尸;宓子贱、西门豹不与人争斗而被人杀害;董安于被迫自杀后陈尸于市中;宰予不能免身于田常政变被杀害;范雎在魏国受人诬陷被打断肋骨。这十几个人,都是世间仁厚、贤能、忠贞而有本领的人,不幸遇到荒谬昏庸的君主而死。这样看来,即使是贤能圣明的人也不能逃脱死亡、刑罚欺辱,为什么呢?就是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所以君子难以进言。况且至理之言既不中听还逆耳,不是贤君圣王是听不进去的,希望大王您能仔细考虑我说的这些话。

商人商语:贤才难得,明君何尝不是更少?不能奢求每个老板都如圣王般贤能,但老板们确实要有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来帮助自己履行好最基本的职能。“难言”的关键,不在于进说者的智慧与否,也不在于听说者的贤圣程度,而在于双方是否在一个思维节奏、一个语言体系,是否有共同的利益。身为老板,广开言路才能“耳聪目明”,岗位不同、思路不同、利益不同,导致意见不同是正常的,一个企业内部,没有不同的声音,才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