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名字就是放在现在也很有意思——姜小白。不过,这个小白可不是现在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小白”,齐桓公这个小白可不是小白痴。
众所周知,齐国是当初周武王封给姜太公的,是诸侯中的大国。几百年来,虽然没做出什么吸引人们眼球的事业,但也没出现过什么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可刚进入春秋时期,齐国就陷入了一场内乱。这就让本来跟齐国君位没什么关系的公子小白有了登上君位的可能。
那时是小白的哥哥齐襄公姜诸儿在位。这场内乱就是齐襄公引起的。不过,客观地说,这场内乱的出现不能全怪齐襄公,还有一半要怪他的父亲齐僖公。
齐僖公在位时,老早就把长子诸儿定为法定继承人,他也从没有在心里萌发过废掉诸儿的念头。可坏就坏在齐僖公对自己的兄弟夷仲年感情很深,夷仲年偏偏又早死。于是,齐僖公就特别宠爱夷仲年的儿子公孙无知。
本来跟兄弟姐妹团结友爱也是一种美德,特别关照一下失去父亲的侄子,绝对没有错。可齐僖公关心得有点过头了,他让公孙无知享受跟自己的继承人——太子诸儿一样的待遇。
对此,公孙无知倒是很满意,每天享受着太子级别的政治、生活待遇,有时还感觉自己就是太子。太子诸儿却很不舒服,觉得自己继承人的地位不稳了。于是,堂兄弟间就开始上演明争暗斗的戏码。
估计两人的这场争斗还比较含蓄,没有轰轰烈烈地弄到需要齐僖公出面的地步。再说,齐僖公也是有底线的,他虽然喜欢公孙无知这个侄儿,但死的时候仍然把君位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齐僖公去世后,诸儿登上了君位,他就是齐襄公。终于成了国君,齐襄公决定出一口恶气。于是,他在继位的第一年,就给公孙无知来了一个下马威,具体做法就是“绌无知秩服”,也就是把公孙无知原来的年薪降了下来,并收缴了那套跟太子一样的礼服。
说起来,这也不算什么。公孙无知本来就是前任国君的侄子,而且现在当家的可是齐襄公了。不过,公孙无知并没有这种自觉性,他很生气,很想给齐襄公制造一个严重的后果。
齐襄公处置了公孙无知,一下子把憋了多年的恶气出了,心里很高兴。他以为,这样一来,公孙无知就再也没有什么市场了。事实证明,他的这个认知真的很无知。
除了被迫跟堂弟明争暗斗,齐襄公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犯了三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其中,第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他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进行了一场兄妹恋。
其实,如果只是年少轻狂,倒也可以理解,可惜齐襄公偏偏是个长情的人。这场恋情持续了好长时间,直到文姜嫁给鲁桓公后,这兄妹俩依旧藕断丝连。这就成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鲁国跟齐国自齐僖公以来就是友好邻邦,再加上鲁国国君娶了齐僖公之女文姜,两国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齐襄公四年(前694),为了和周庄王的妹妹周王姬的婚事,齐襄公按照周礼邀请妹夫鲁桓公到齐国访问。鲁桓公很高兴,就带着夫人文姜一起到齐国去了。
齐襄公一听,文姜也要来,顿时心花怒放,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跑到齐鲁边境的泺地,并在那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鲁桓公的友好访问。从表面上看,齐襄公是重视妹夫鲁桓公。实际上呢?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文姜嫁到鲁国到此次鲁桓公夫妇访齐,十几年过去了,兄妹俩都没有见过面。这时一见面,竟然旧情复燃。陷入热恋的兄妹俩不管不顾,结果被鲁桓公发现了。
鲁桓公一发现自己夫人和大舅哥的奸情十分震怒,可考虑到是在齐国境内,再震怒也只是把老婆痛斥一顿,等回到鲁国再说。
文姜一看,老公这次发的火实在很猛,估计回去之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就急忙告诉了她的哥哥。齐襄公一听,也知道大事不好。不过,这个做了坏事的人却没有害怕,还很果断地做出了决定——杀死鲁桓公。
于是,齐襄公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又把妹夫鲁桓公请来,设了隆重的国宴招待他。可能鲁桓公知道齐襄公兄妹俩的不伦恋情之后心里不爽,很快就醉成了一条死狗。齐襄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示意彭生动手。
彭生是齐襄公的得力手下,虽然名字看起来很斯文,但肌肉发达,壮得像头牛。他把鲁桓公抱了起来,放进鲁桓公的国君专车里。彭生绝对是个职业杀手,对于空手杀人的业务很精通。史书上记载他一边抱着鲁桓公,一边就“拉杀”了这个醉鬼。
不过,鲁国人当时并没有发现。直到一行人回到驻地,大家恭请国君下车时,才发现原来国君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大家都感到无比愤怒,纷纷向齐襄公抗议,并要求严惩凶手彭生,为国君报仇。
齐襄公跟文姜继续不伦的兄妹恋已很不应该,这会儿又变本加厉,指使彭生用不光彩的手段谋害了一国之君鲁桓公。如果整件事情到此为止,也许后面的局面还可以控制。偏偏齐襄公又好面子,于是局势急转直下,他又犯下了第二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齐襄公收到了鲁国的抗议,也觉得天天被鲁国这么大喊大叫抗议,非常影响齐国在诸侯中的形象,心里很不高兴。怎么办才好呢?最后,齐襄公为了平息这一事件,挽回自己和齐国的形象,就把责任都推到彭生身上,然后杀了他,并告知鲁国众人自己已经严惩了凶手。其实,彭生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鲁桓公死了,彭生也死了,齐襄公可以好好地享受爱情了。不过,小白这位兄长并非只是单纯的情圣,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手腕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齐襄公曾率诸侯联军干涉郑国、卫国的君位继承,并迁徙纪、郱、鄑、郚四国。但是,这些可圈可点的作为并不能阻止齐襄公犯下第三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而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当初,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两人去驻守葵丘。虽然齐桓公后来是在葵丘跟诸侯会盟,但在齐襄公时期估计这个地方还没有那么重要,而且离齐国的首都也比较远。不用说,连称、管至父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命。齐襄公知道两人的心思,就跟他们约定当年瓜熟的时候前去,等到第二年瓜熟的时候回来。两人一听,只一年时间,那就去吧,于是就带着行李上任去了。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两人眼巴巴地盼着齐襄公的调令,可惜那张调令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两人实在有点着急,就请几个老朋友到齐襄公那里送上报告,说他们在葵丘的任期已经期满,请国君快点发调令。哪知齐襄公大笔一挥:不同意。连个解释也没有。
两人接到这个消息后,才知道齐襄公原来把他们当成了猪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两人发了一顿脾气之后,就咬牙切齿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不守信用的齐襄公干掉。
当然,他们知道,凭他们现在的力量,要搞定齐襄公,根本没有胜算,必须找到强有力的同盟军才行。很快,同盟军就找到了,就是那个比他们更恨齐襄公的公孙无知。
三个人凑在一块儿,准备谋划一场政变,搞定齐襄公。可是,从哪里下手呢?连称有办法。他的堂妹是齐襄公的小妾,虽然不被国君宠爱,但随时可以了解国君的动向。了解国君的动向,自然可以找到下手的机会啦!
管至父和公孙无知都觉得很不错。不过,连称也提了一个条件,事成之后,公孙无知必须让连家堂妹成为夫人。公孙无知满口答应。于是,一个针对齐襄公的阴谋开始了。对此,齐襄公毫不知情。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随后又带着大家去沛丘打猎。突然,他看见了一头大野猪。本来,打猎时看到一头野猪,那是最正常不过的。哪知齐襄公问大家那是不是野猪时,侍从却告诉他:“您看错了,不是野猪,而是彭生啊!”
齐襄公一听,觉得侍从在胡说八道,马上向野猪射了一箭。哪知那头野猪突然像人一样站了起来,并发出了刺耳的笑声。齐襄公一见,也怕了起来。他当时正站在车上,突然脚底一滑,从车上跌了下来,扭伤了脚,还丢了鞋子。
齐襄公回去后,又命侍从茀返回猎场帮他找鞋子。可惜,茀没有找到。齐襄公很生气,就狠抽了茀一顿鞭子,把他打得皮开肉绽。行刑结束后,茀拖着受伤的身子走出齐襄公的行宫。
公孙无知他们知道齐襄公受伤之后,明白搞定齐襄公的机会来了,马上带着手下向齐襄公的行宫冲杀过来,正好在门口碰见了从宫里出来的茀。于是,他们就劫持了茀,并把他捆了起来。
茀一看大事不好,就喊了起来:“我根本就不会抵抗你们啊!”说完,还撩起衣服,让他们看自己背上的伤。公孙无知等人一看,茀身上的伤确实不轻,根本不可能假装,就相信了他的话。
茀表示愿意加入公孙无知的队伍,并请求先进宫做内应。公孙无知同意了。于是,茀又忍着疼痛进了宫。实际上,茀根本就不赞同杀死国君这件事,他进宫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孙无知他们杀进来的消息告诉了齐襄公,并把齐襄公藏在了一间不起眼的房子内。
其实,茀的这个选择并不明智。他为齐襄公安排的藏身之地,用来捉迷藏还是可以的,可现在是逃命,只要人还在宫中,就是置身险地,有很大可能会被反对派发现。
公孙无知等人在宫外等了很久,还不见茀出来,就怕再等下去,齐襄公从哪个地方溜出去,组织部队杀上来,那样的话后果就严重了,因此也不管宫门开不开,直接呐喊着冲了进去。
茀把齐襄公藏好之后,就忍着疼痛组织宫中的侍从人等,拿起武器抵抗以公孙无知为首的叛乱分子。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取胜,反而全部被杀。公孙无知等人冲入行宫中,又杀死了一个睡在齐襄公床上的人,结果发现这人根本不是齐襄公。
于是,公孙无知等人在行宫内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忽然,他们发现齐襄公的脚在一间房子的门下边露了出来。齐襄公当场被杀,公孙无知宣布自己成为齐国国君。
是不是杀了齐襄公,齐国的局势就稳定下来了呢?还真不是。事实证明,新君无知并没有得到齐国人的认可。就在齐君无知继位的第二年春天,他来到雍林视察,结果就被怨恨他的雍林人刺杀了。
那位刺客在刺杀成功之后,并没有拼命逃跑,而是大声对齐国的大夫说:“这个家伙是杀害咱们国君的元凶,罪有应得,所以我要杀死他。现在请大夫拥立一位应该继承君位的公子。我也会听您差遣。”
就这样,作为春秋大国之一的齐国,国君之位出现了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