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修园三境见真心

晨雾未散时,小沙弥慧空攥着笤帚站在菜园前。昨夜狂风卷落满地黄叶,混着不知何处飘来的枯藤缠绕在篱笆上。他刚要俯身清理,却见明觉禅师拄着竹杖缓步而来,杖头铜铃在寂静中发出清响。

“师父安好。“慧空慌忙合十行礼,竹筐里的落叶随着动作又洒出几片。

老禅师用杖尖挑起地上半截枯藤:“昨日后山樵夫来诉苦,说总有葛藤攀进菜畦,你可知缘故?“

“定是西墙年久失修...“慧空话音未落,明觉已摇头轻笑,枯藤在泥地上划出蜿蜒痕迹:“你看这藤蔓走势,分明是从东面竹林延伸而来。“

慧空望着与判断完全相反的痕迹怔住。老禅师忽然挥杖击向篱笆,惊起三只灰雀:“世人总把心力耗在猜度无关之事,就像你盯着西墙裂缝,却不知祸根在东。“铜铃随动作发出脆响,惊飞最后一只迟疑的雀儿。

第一境·斩葛藤

正午烈日当空,慧空跪在经堂抄录《金刚经》,汗水晕开墨迹。窗外传来货郎叫卖声,他想起昨日师兄说镇上新开了胭脂铺,笔尖不觉停滞。

“心在闹市,如何见如来?“明觉的声音惊得他手腕颤抖。老禅师拈起染墨的宣纸,任阳光穿透洇湿的“应无所住“四字:“可知达摩祖师面壁时,洞外亦有鸟语花香?“

慧空垂首:“弟子定力不足。“

竹杖忽然轻点他胸口:“非关定力,是未识取舍。“明觉从袖中取出两枚铜钱,“若此刻让你去买米粮或胭脂...“

“自是买米。“慧空脱口而出。

“善哉。“老禅师将铜钱按在经卷上,“葛藤不斩,良苗难生。明日辰时,带上柴刀随我进山。“

次日深山,明觉停在缠满古松的紫藤前。慧空举刀欲砍,却被竹杖拦住。“且看。“老禅师拨开藤蔓,露出树皮上深深的勒痕,“二十年前此藤不过手指粗细。“

慧空抚摸着松树扭曲的纹路,听师父继续说道:“无用思虑如同寄生,初时不觉,待深陷已难挣脱。“柴刀落下时,他忽然明白昨日为何要买米——生存所需与浮华诱惑,本有云泥之别。

第二境·剪芜枝

秋雨连绵的傍晚,慧空在禅房擦拭铜佛,忽闻院中喧哗。推窗望去,几个游方僧正与知客僧争执,说是要讨还三年前借宿时遗留的经卷。

“何不去劝解?“明觉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

慧空放下抹布:“他们眉眼含嗔,恐难说理。“

老禅师却将伞塞进他手中:“你看廊下那盆罗汉松。“顺着竹杖望去,虬结枝干间斜伸出数条细弱新枝,“若任其生长...“

“会夺主干养分。“慧空接口道,撑伞踏入雨中。走近时听得游僧高嚷:“当初明明将包袱搁在此处!“他忽然想起师父平日的修剪之道,合十行礼:“诸位可否随小僧去库房查录?若确有记载,必当原物奉还。“

账簿翻动声里,争执渐渐平息。待众人散去,明觉指着雨打新枝的罗汉松:“无关之人如杂枝,愈纠缠愈疯长。你今日剪除三寸,反助其成材。“

第三境·溉心田

腊月飞雪日,慧空捧着手炉经过柴房,见新来的行脚僧在啃冷馒头。想起自己柜中存着师父给的芝麻糖,回房取出时却被明觉撞见。

“施舍亦要智慧。“老禅师拂去他肩头落雪,“若将糖块分与十人,每人只得碎屑;若赠予真正饥寒者...“

慧空会意,转身将整包糖塞进行脚僧手中。望着对方通红的眼眶,他突然明白师父常说的“溉田当灌根“——善意若分散于虚情,倒不如全付真心。

惊蛰雷动那日,慧空在菜园播种。明觉拄杖立于桃树下,看他熟练地分拣菜籽:“如今可还担忧西墙裂缝?“

年轻僧人直起腰笑道:“弟子修好了东面篱笆,西墙藤蔓自然绝迹。“说着从怀中掏出账册,“今年香火钱比往年多三成,正想请示师父,可否将盈余换成冬衣施予孤老?“

老禅师以杖击地,震落满树桃花。纷飞红雨中,当年不知所措的小沙弥已长成能修剪心园的行者。铜铃声渐渐远去,唯余春风翻动账册,页页记载着光阴沉淀的智慧——除尽芜杂,方见本心;专注耕耘,终得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