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无门关外自菩提

竹影婆娑的禅院里,老僧正在研磨松烟墨。新制的宣纸铺在石案上,被山风掀起一角,又被青玉镇纸轻轻压住。年轻的僧人明觉站在廊下已有半柱香时间,手中攥着的经卷被汗水浸出褶皱。

“檐角的雨滴数到第几颗了?“老僧忽然开口,笔锋在纸上晕开一朵墨梅。

明觉慌忙合十行礼:“师父,弟子...“

“山门外那棵老槐树,昨日折了顶枝。“老僧搁下狼毫,抬眼望向庭中落满松针的石径,“被去年霜雪蛀空的树干,偏要长出七丈高的新芽。“

明觉知道这是师父在说自己。自月前随商队从长安归来,他便常在晨课时望着东墙发呆。那日渡口送别的紫衣女子,腰间佩的玉环总在暮鼓声里叮当作响。

“师父常说情关难过...“明觉话音未落,老僧忽然将整砚墨泼向石阶。浓黑的墨汁顺着青苔蜿蜒而下,在第七级台阶处凝成漩涡。

“你看这墨迹像什么?“

“像...像江心的漩涡?“

“像不像你昨夜打翻的药碗?“

明觉猛然想起自己今晨收拾的碎瓷,耳根顿时发烫。老僧用竹枝蘸着残墨,在石板上画了个月牙:“三日前你说要闭关,可记得当时画下的结界?“

那夜明觉确实用香灰在禅房外画了白圈,却在子时听见山雀啄窗。此刻经师父点破,才惊觉结界早被自己的脚印踏破三次。

“你且看这石灯。“老僧指向廊下的六角石灯,灯罩里积着昨夜的雨水,“说它是灯,此刻盛着天水。说它是钵,夜来又生光明。你执着个名相作甚?“

山风忽起,满庭竹叶沙沙作响。明觉盯着石灯里晃动的月影,忽然想起那女子临别时说的话:“郎君此去,莫忘西市杏花。“当时觉得是缠绵情话,此刻想来,分明是劝他莫困长安繁华。

“师父,弟子愚钝。既无'情关',为何心总被绳索牵绊?“

老僧拾起三片竹叶叠成小船,放在石阶的墨溪里:“你看这船随墨漂流,是墨在动,还是船在动?“

“是...是水在动?“

“是你眼里有船。“老僧忽然吹气,竹叶船顿时散作三片青羽,“你当它是船,它便是船。你当它是劫,它便是劫。那日你在渡口,当真听见玉环声响?“

明觉如遭雷击。此刻细细回想,女子腰间佩的明明是鎏金香囊,何来玉环?那叮咚之声,分明是江船起锚的铜铃。

“执着'情关'二字,就像给春风栓上铁链。“老僧用竹枝敲打石阶,墨迹竟随敲击声渐次消退,“你当山是山,水是水,却不知山水本是天地呼吸。昨夜你抄的《楞严经》,可还记得'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暮鼓恰在此时响起,惊起柏树上栖着的白鹭。明觉望着鸟影掠过晚霞,忽然笑出声来。那纠缠月余的紫衣幻影,原是自己将暮云裁作了罗裙。

“师父,这无门关...“

“你方才进院时,可曾数过台阶?“

明觉愕然。日日走过的石阶,竟从未注意过数目。老僧将最后半盏茶泼向竹林:“明日去后山采茶,带着新编的竹篓。“

“可竹篓前日才被野猪撞破...“

“既知篓破,何不抬头看满山新竹?“老僧笑着拾起石案上的宣纸,方才泼墨处竟显出完整的《心经》——原来每一笔误落的墨点,都成了经文中的菩提叶。

晚钟荡开最后一丝残云时,明觉终于看见石灯里的真相:所谓情关,不过是自己用妄念筑起的海市蜃楼。就像师父总说的,雪狮子对着火炉哭寒冬,却不知眼泪才是真正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