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永昌余烬

一、血染宗祠

成都府衙的梆子敲过三更,秦南盯着案头泛黄的《蜀王世谱》,烛火在眼底跳动。窗外忽然传来瓦片碎裂声,他反手抽出绣春刀,刀光劈开夜色的刹那,黑影已翻过院墙。追至后巷时,只见更夫老周仰面倒在血泊中,喉间插着半截断箭——箭簇上的鱼纹与三星堆玉璋如出一辙。

林语桐蹲身查验尸体,忽然从老周紧攥的掌心抠出枚带血的玉韘:“这是军中所用扳指,内侧刻着'永昌元年造'。“她将玉韘对着月光细看,“张献忠大西军当年在锦江边铸造的兵械,都会打上这种印记。“

秦南用刀尖挑起断箭,楠木箭杆上残留着硫磺味:“箭矢用火药助推,不是寻常弩机能发。去查成都府的火药库...“话音未落,东城门方向突然火光冲天。

二、火药惊雷

粮仓的焦木在雨中冒着青烟,守仓吏卒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在泥泞里。秦南踏过烧焦的谷粒,在残垣间发现半块青铜残片——纹路正是三星堆出土的云雷纹。林语桐用银针探入焦尸咽喉,挑出未化的蜡丸:“是军情密报,写着'子时三刻,江口沉银处'。“

嘉定江口的浪涛拍打着礁石,秦南伏在芦苇丛中,看着十余艘乌篷船悄然靠岸。船夫搬下的木箱在月光下泛着幽光,箱角烙印的虎头纹让他瞳孔骤缩——这是蜀王府私兵的标记。忽然江心传来鼓声,最大的那艘船亮起火把,甲板上赫然立着九尊青铜人像,与卧龙崖地宫中的祭器一模一样。

“放!“随着一声暴喝,江面突然升起火龙。火药推动的箭雨覆盖岸边密林,秦南拽着林语桐滚入江中。灼浪擦过后背时,他看见船头站着个戴青铜面具的人,手中令旗绣着应龙纹。

三、龙纹密卷

夤夜潜回府衙时,林语桐在灯下展开浸湿的密信。羊皮纸上用朱砂绘着巴蜀地形图,十二处标记旁皆注有古篆:“这些是《华阳国志》里记载的秦汉祭坛。“她突然用银簪挑开羊皮夹层,“夹页有字!'丙戌之变,九鼎西迁,藏于...'后面被虫蛀了。“

秦南摩挲着青铜残片上的云雷纹,忽然起身取来三星堆出土的玉璋拓片。当玉璋纹路与残片裂痕重合时,竟拼出个完整的星象图。“井宿对应益州分野。“林语桐指尖划过星图,“明日是霜降,按古礼当祭井宿...“

窗外传来乌鸦啼叫,秦南猛地推开窗棂。夜色中,蜀王府方向升起三盏孔明灯,排成北斗之形。他想起老周尸体旁的断箭,箭杆硫磺味与粮仓爆炸案如出一辙。

四、王府疑云

蜀王府的朱漆大门贴着封条,秦南却从角门缝隙嗅到新鲜的血腥味。后花园的假山移开时,密道石阶上的血滴尚未凝固。林语桐举着火把照向壁画,忽然倒吸冷气——画中人身穿藩王礼服,正在跪拜青铜神树,树梢缠绕的应龙口中含着玉琮。

密室中央的青铜鼎内浮着具女尸,正是三月前暴毙的蜀王侧妃。林语桐验看尸身时发现蹊跷:“后颈有锁魂针,和地宫活祭品的手法一致。“她忽然扯开尸体衣襟,“心口纹着应龙刺青!“

秦南的刀鞘敲击鼎身,空洞回响中夹杂着机括声。当他按北斗方位转动鼎耳时,暗格弹出一卷金箔《蜀王世谱》,记载着崇祯年间蜀王私铸“永昌通宝“的秘事。金箔边缘的齿痕,与杨慎之遗物中的玉佩完全吻合。

五、江口鏖战

子时的嘉定江口雾气弥漫。秦南潜伏在礁石后,看着乌篷船队驶向江心漩涡。当首船青铜人像开始转动时,江底突然升起巨大的青铜树冠——正是三星堆遗址缺失的建木残件。

“放闸!“随着面具人的吼声,两岸山崖落下千斤闸。江水倒灌形成的漩涡中,青铜树发出震耳欲聋的嗡鸣。秦南突袭最近的船只,绣春刀劈断锁链时,看见舱底堆满刻着“永昌“的火药桶。

林语桐在混战中跃上主船,银针封住操舵手的穴道。当她扯下面具人的青铜护具时,露出的竟是蜀王府长史的脸。那人狂笑着点燃引线:“应龙飞升,大明...“话音未落,秦南的刀锋已斩断其右臂。

六、地脉龙吟

爆炸的气浪掀翻半数船只,青铜建木在火光中缓缓沉没。秦南拽着林语桐游向岸边时,江底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震动。对岸山崖崩裂处,露出汉代崖墓的青铜门——门楣上刻着“鱼凫王陵“四个古蜀文字。

三日后,当秦南带人打开王陵时,墓室壁画印证了最可怕的猜想。画中鱼凫王手持玉璋站在青铜建木顶端,建木根系深入都江堰地脉。陪葬的龟甲上刻着:“建木倾则蜀地崩,九鼎现而天下乱。“

林语桐用朱砂拓印龟甲文字时,发现夹层中藏着张献忠的亲笔信:“...得蜀中九鼎者可王天下,然建木根系已朽,当以火药震之...“信末日期正是大西军炸毁都江堰前夕。

七、余烬复燃

成都府的秋雨浇不灭流言。秦南站在残破的蜀王府望楼上,看着江口方向升起的黑烟。林语桐递过新译的龟甲文:“'丙戌之变'指的是张献忠屠蜀之年,九鼎西迁藏于...“她忽然顿住,望向西北方的雪山。

快马送来八百里加急文书:松潘卫戍军在岷山腹地发现青铜祭坛,坛上血迹未干。随信附着的箭簇上,应龙纹在火光中栩栩如生。

秦南握紧绣春刀,刀刃映出江心残存的青铜碎片。他知道,这场始于鱼凫王陵的棋局,远未到终盘时刻。而下一局对弈,或许要在紫禁城的金銮殿上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