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阿拉干王朝的黄昏

大明与后金国全线开打,到最终停息,再无后续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四个多月时间,

这次大战,大金国战死四万三千二百七十四人,蒙古各部战死两万六千零三十三人。

报到皇太极面前,他本人是当场晕过去了。

大金国过去可不算战死的,就是怕消息叫毛文龙和朝鲜人知道,只是这回蒙古人不干了,好几个部落台吉、贝勒爷开始闹事,纷纷带人撤回去禀告消息了。

此战打完,这大金国也算是完蛋了。

八旗自己的青壮仅仅只有四万了,索伦兵都只有一万三千人了。

所有八旗高层都对此忧心忡忡,而皇太极则真的是病倒了,陷入了昏睡。夜里常有小太监听到他念叨什么,仔细一听才算明白,皇太极既没有念叨他的大玉儿,也没有念叨豪格这位长子,而是念着:“袁崇焕,我朝你……”

仔细去探听,人息稍止,不可知后头念叨何意。

恰恰是这一天。

朱由检也得到了兵部的战争总报告,由王洽忙碌一阵,才点清各路兵马的损失情况。

此战,大明朝自己,共计战死一十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二人!

伤两万八千六百五十六人!

很奇怪,死者比伤者多出去四倍还多!

并且算上各支军队损失掉的兵员、战马、粮秣、盔甲、兵器数目非常大,要补充这些,朱由检这一战持续四个月,就等于说得上去了一千九百万两白银!

再算上士兵的抚恤、行粮、斩将、火药等等的费用,四个月时间,共需拨发三千万两白银!

兵部报的银子又是三千四百五十万两,其中的四百万两是拿来募兵的,毕竟死了十几万,伤残了好几万,得补充这些兵员呐。

朱由检没什么意见,他只是翻那些损失掉的人马,感慨皇太极的八旗战斗力还是凶悍,确实骑射功夫强的令人羡慕。

八旗那些个奴才兵,打起仗来是极其凶残。恐怕与当年的丰臣秀吉,召集的十五、六万日本兵也是难分伯仲了。

这次和他八旗打的,可都是朱由检的各路强兵。除了秦良玉赶到湖南,未能参战外,大半个长城防线的九边集团都上了,这样的精锐明军都被打成这样,八旗战力堪称恐怖如斯。

当然,明辽军和三边战力表现的稍好些,与满洲大爷们并无什么差距。

这个八旗在崇祯二年的时候,恐怕连奥斯曼帝国的同规模铁骑都能干趴下,但是,朱由检搞征兵制的目的,不就是要拿着我庞大的人口基数去耗死你吗?

过去我干不死你,因为你是奴隶制,我是募兵制加卫所制,没钱我就干不赢你。

但现在我有钱了,我还点出了征兵制来爆兵,才按百分之一爆兵,换下来的边军你就扛不住了?

你八旗还剩下多少老满洲?有多少人口?还能野战吗?

这些问题,当然是皇太极的心病了,倒是朱由检是不在意这些变化,我本身安安静静守长城,去发展海外利益就行了,不停的赚钱搞利润,你搁辽东就饿肚子,迟早得趴下。

不得不说,做人真的对某些事情有主观看法。

在扩张欲上来的时候,就对长城这种必须安插几十万人做钉子的城防系统,深恶痛绝。

但等轮到可以安心守塔,等对面自我消亡的时候,那就是猖狂至极,有了两步打算,可进亦可退。

现在,朱由检真正可以放松下来,不再将后金的皇太极作为主要对手了,只需等着八旗饿死,或者是被北方游牧的内部裂痕消灭掉即可。

当然,等他骑兵更多,直接进攻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他的时间很宝贵,他要利用的,就是大明朝的人口,去收割世界各地域的利益。

这是大明!

南方有番薯出现,有商人在种植,很快就在北方迁徙下来的流民眼中,变成绝对的香饽饽,已经有很多北方人在湖广地区的开荒土地上,更多的种植番薯。

当然朱由检很快就会对吕宋发动进攻,但是吕宋有没有他想要获得的另一种作物,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没有,他可能就得牺牲部分利益,先征服南美洲了。

崇祯五年的一月十九日。

半路上的吴三桂,在经过湖广时,被南京赶来的传旨太监拦下,得到朝廷的册封,授封镇西将军,兵部谕令,让他率麾下三万大兵,进攻阿拉干王朝,目的是攻灭该国。

随即,吴三桂在西南再次返回。在接到兵部的谕令同时,他的脸色变得有些疑惑,随后在太监的敦促下,也是反应过来,连忙接下遵旨去办。

这是大明历代皇帝,少见的对西南用兵的诏书,并且是要一个国家灭亡的诏书。

等他到了云南,才发现又有一个总兵赶到,刘泽清带了本部一万两千兵马,在此地编练。

刘泽清是新设总兵,但却是真正的老资历了,并且手底下还有一千二百多名弓骑兵,虽然战力比不上辽系的弓马骑兵,但是关内还算堪战。

另外,朝廷调走了总兵刘兴祚,把人调遣去了洪承畴麾下。

并将其手下的猛将贺人龙一部调离,擢拔贺人龙为都指挥使,暂代南昌总兵,领七千官兵到云南集结。

没算上其他驻守云南的兵马,这已经超过五万人了,由征孟总督陈奇瑜统辖,原云贵总督职务由杨鹤担任,巡抚王伉为此参谋,统筹粮草,由皇商钱氏供养。

由其出资二百万两白银、四百万石稻米,钱跃升一步登天,从商籍冠以伯爵号,虽未赏赐田地和金银宝物,但至此变成勋籍,依旧是令富人阶级大为眼热。

这引起了不少商人眼热,希望也用银两和粮食换取勋贵称呼,但皇帝就此止住了,朱由检态度清晰,明确赏赐是因为钱氏在朝鲜抗金战争中的投入,并不是买勋。

朱由检是怕了,这些商人屯了多少银子,已经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估,他不断刷新自己的估算。

从最初按照后世估计的三点三亿两估算到六亿两,又算到十亿两,这已经是不可能再高了,地球此时产能,都快叫这些江南商人干废了。

数万大兵从各路集结至云南边境,再开拔进入缅甸东吁王朝,吴三桂汇合马六甲城的万余兵马,仅仅留下两千人防守,全军大部集结出兵。

崇祯五年三月十日,福建水师出动新旧舰船大舰十八艘、中型舰船二十五艘、小型桨板船五十七艘,由郑芝龙率领水师官兵两万,进发阿拉干沿海海域。

明军抵达东吁王朝,很快就展开对阿拉干控制的缅甸地区进攻,明军分兵两路,陈奇瑜命贺人龙自领本部兵马七千人,进攻沿海各处阿拉干边垒,自己则率吴三桂、刘泽清二部,进攻阿拉干。

陈玉鉴再次赶到东吁王朝,面见他隆,并详述皇帝的旨意,要其出兵一同攻打阿拉干。

他隆虽然心里很不爽,但却也是没有什么太好办法,自己可以无视所谓的藩属条约,但边境上还有几万明军,境内也有五万多明军,容不得他做别的想法。

何况他和阿拉干本身也是敌人,明廷愿意替他出头,那是最好不过。

缅甸出兵数万,有象兵数百头,刀骑兵大概六千骑,都是刀矛骑兵,随同大明军队挺进阿拉干王朝。

阿拉干王朝的反应是相对谨慎,边打边退,逐步退出缅甸部分区域,侧入天然壁垒,双方沿着阿拉干山脉,爆发一些小规模的战斗。

但这是暂时的情况,很快规模迅速扩大。

阿拉干王朝没想到,明朝并没有使臣赶到谈判藩属条约,到这的只有军队。

征孟总督陈奇瑜命吴三桂亲率铁骑穿插迂回,作为文官,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带着刘泽清全军攻杀,两面夹击阿拉干仅仅十数日,就摧毁了阿拉干近四万人的防御线,断成两截。

明军以枪炮歼敌,两万阿拉干兵马被围后,苦战四天都没有援兵能够杀进来支援,终被全数歼灭。

余下不到一万七千名士兵慌忙撤离,被吴三桂沿路用马箭杀之,斩杀三千人,降兵无数。

追至泥沼区域,明辽军遭阿拉干残兵以鸟铳打击,打死、打伤吴三桂部骑兵百余人,吴三桂被迫命大军停下,收拢降兵回师。

很快明朝军队就继续发动了进攻,因为皇帝的诏令敦促,陈奇瑜在崇祯五年的三月二十八日,发动对阿拉干王朝的全面进攻。

他命吴三桂为北路军,回到本阵的贺人龙为南路军,自己与刘泽清为中路军,分兵进攻,而他隆则亲率大军四处攻击,随同明军势力入侵,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阿拉干的主力在达摩塔与毛淡棉两地,与明军碰撞,阿拉干拉起了一支八万人的火枪兵军队,分十支军团,双方的火炮、枪支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主要作用。

连续一个月,陈奇瑜的万人大军被这些顽强的蛮人抵挡住了兵锋,就连监军太监都开始带着人过来呵斥,将他放在尴尬的位置上贬低。

然后阴阳怪气的嘲讽他,言他带着上万明朝天兵,却被蛮兵挡在了原处不得寸进。

话里话外都是要打他陈奇瑜小报告的意味。

逆天!

我陈奇瑜带的大明天兵是有上万,但你是眼瞎吗?

对面可是有近十万人啊!

他也就是靠着火炮众多,弹药、粮草充裕,才能压制这股子阿拉干大军,否则他是无论如何,都得让人去云南调兵了。

倒是他隆带着自己的缅甸精兵赶到,主动要求由他参与进攻毛淡棉,还是令陈奇瑜有不少好感的,他也是很快同意撤防,将兵线让给他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