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惩罚

方玉和,刘秉玄等人正被朋友间同甘共苦的气氛感动,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大笑。

笑声仿佛含有无限讽刺的意味,让他们不由得恼怒起来。

方玉和道:“周清,你笑什么?”

周清依旧笑个不停。

倒不是他有意作态,而是实在忍俊不禁。

看着这班仙道中人,竟然像凡俗小年轻一样,感动于盲目的兄弟情义,虽然知道他们终究是一群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可仍旧有些荒诞的感受。

等到方玉和快要忍耐不住时,周清才止住笑声,可脸上依旧挂满笑意,说道:“戒律堂威严之地,你们倒表演起兄弟情义了。”

刘秉玄眉毛倒竖,喝道:“周清,你敢侮辱我等!”

其他人也都义愤填膺,怒视着周清。

周清笑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看你们的神态,倒像是对彼此之间的情义沾沾自喜,可是这种狭隘情义,连凡间最卑劣的盗匪也毫不欠缺。”

“一伙盗匪去人家偷盗,也必有分工,哪个望风,哪个动手,哪个销赃,各自忠于职守,若遇到有人被官府逮捕,也不乏宁肯遭受酷刑,也不肯出卖同伙的硬汉。”

“可是没有人为他们的这些小小信义表示赞同,这又为何?”

“因为他们的小小信义,只是助成他们偷盗的大恶。”

“方向错误,立场越坚定,便越反动。”

最后这句话,周清说得掷地有声。

方玉和,刘秉玄等人虽然不明白反动的意思,但大体含义却能明白。

刚才他们还沉浸在一种豪迈的情绪中,这时却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气焰顿时弱了几分。

周清在他们面前踱了几步,冷笑道:“你们都是仙道中人,本该摒除杂念,一心向道,如今却把心思都花在意气之争,不惜使用卑劣手段。”

“戒律堂上,不知悔悟,反而沾沾自喜于小信小义,大本已失,一点细枝末节的优善,又何足论呢?”

方玉和像是被当头打了一闷棍。

当日刘秉玄定计的时候,他也知道提醒师弟们不可过于费心于意气之争,要以修行为念。

可他终究不能打破心中一点傲气,想着若能让刘秉玄教训周清一顿,出出他心中的怨气也是好的,结果酿成今天的事。

如今被周清戳破,他顿时心中大不自在。

周清扫视他们一眼,转身面向蒋仁清,说道:“长老,如果此事只是刘秉玄一人主张,尤有可恕,可是他们十几个全部知情,却无一人劝阻,只能说明他们的心术全都已经歪斜。”

“若不痛加惩处,贬抑其邪念,日后邪念肆行,弟子恐怕他们要玷污仙道。”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众人听了全都一惊,急忙去看蒋仁清,待发现蒋仁清脸色铁青,便明白情况不妙。

刘秉玄急忙道:“长老,此事弟子一人所为,要惩罚便惩罚弟子,与其他师兄弟无关。”

蒋仁清将手一挥,喝道:“不必多言,你们方才所说,本堂都听在耳中,莫非这就要翻供吗?”

说罢,他长叹一口气,说道:“宗门所以设立门规,不许弟子私斗,就是怕你们起了好胜之心,走上崇力而不尚道的路径,渐渐偏离仙道。”

“如今你们两个大师兄,带着各自师弟们公然违反门规,若不惩处,如何能抑邪风,正道心?”

“本堂现在作出判决,刘秉玄维持原判,施以一百二十记打魂鞭,罚一年月例,其余人等,念你们并非主犯,各罚三十记打魂鞭,罚一季月例。”

听说都要受罚,众人顿时一片哀声。

蒋仁清却并不理会,在戒律堂升起十几根玉柱,号令戒律堂执事们将各人全都束缚到刑罚玉柱上。

随着打魂鞭一记记落下,戒律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惨叫声。

周清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便飘然退出,刚走出戒律堂,他见到魏绪正在前面等待。

周清笑道:“你怎么来了?”

魏绪道:“方玉和带着许多人匆匆赶来时被我看见了,我看他神色,知道准没好事,于是便跟着过来看看情况。”

周清道:“他们正被打鞭子呢,怎么不进去看,也算为你出了一口气。”

魏绪笑道:“已经在门口看过了,见你要走,便先你一步,在外面等你。”

说罢,他摇摇头,说道:“希望受到这次教训,他们以后能安生些。”

“进入青云宗还不满五个月,仔细想来,除了开始的两个月,其他时候竟没几天和平日子,方玉和他们的挑衅一次接着一次,真让人厌烦。”

“本以为仙人都是潇洒出尘,没想到修仙界同样尔虞我诈,争斗不断。”

周清笑着瞥他一眼,说道:“你还感慨起来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里会有什么安生地方呢,青云宗能将弟子之间的争斗,控制在这种近乎小孩子过家家的程度,已经大出我预料了。”

“以后离开宗门,到外面行走,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么看来,宗门内能有方玉和之辈,时常给我们找点乱子,也算是帮我们时刻保持警觉性了。”

魏绪眼睛一亮,感叹道:“你事事都与别人不同,别人不堪其扰的事,你却乐此不疲,好像没有任何事能化成你心里的包袱,让你变得沉重。”

周清笑道:“不要捧我,我们仙道中人修道炼心,就是为了让一颗道心晶莹剔透,不染纤尘。”

“先前你企图借着对刘秉玄的怒意,逼迫自己奋进,我便察觉你道心有些暗淡了,以后还要注意心术上的磨练。”

魏绪苦笑道:“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天生一颗道心,我们是想磨练道心,却不得其门而入。”

周清心里一动,暗道,他的道心之所以坚定明澈,大半功劳要算在每天不断的默坐澄心上。

这项工夫是陈清玄说给他的,并且表示掌教有意将这项工夫在整个宗门推广,却不知为何一直没有推广。

有时间倒要找陈师叔请教缘由。

两人说说笑笑,径直回了紫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