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春风得意

周一,可能风平浪静?

苏明丽刚整理好桌上的病历,五诊室的门就被推开。

“小苏,忙着呢?”刘老医生踱步进来。

苏明丽起身,“刚看完一个病人,您找我有事?”

“嗯,”刘善仁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手边资料上,多了几分赞许。

“是这么个事儿,今天下午卫生局那边有个医学研讨会,但我临时抽不开身。”

“想让你去一趟。”

“刘大夫,不合适吧?”苏明丽颇有些意外,手里的笔都停下来。

“研讨会去的都是各医院的专家主任,我这资历……”

刘老医生摆摆手,打断她的话:“资历不就是累积起来的?”

“再说,你那几手,比有些老专家都有新意!正好也听听别人的看法,互相交流嘛。”

“我去试试跟周所长那边请假……”苏明丽心动了,何况,刘大夫这是明摆着提携她。

“我去跟他说。”刘善仁大手一挥“而且所里不算太忙,你那俩实习生也能搭把手,碍不了事”

苏明丽不再推辞,应下来。“那行,谢谢给我这个机会。”

谢过刘医生后,开始计划下午研讨内容,得把诊治手稿带上,思路再捋捋。

临近中午,苏明丽把杨林和吴晓燕叫到跟前。

“我下午要去卫生局开会,你们俩照常留在所里上班。”

她看着这两个略显青涩的面孔,叮嘱:

“如果来病人,你们可以试着自己接诊。”

“拿不准的,或者遇到急重症的,立刻去找刘大夫,千万不要逞强,听见没有?”

两个实习生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放心吧,我们不会乱来的,都已经学这么久了!”杨林应声道。

吴晓燕眼神里有几分跃跃欲试。

看着他们样子,苏明丽心里也觉得有点好笑。

想当初年轻的时候(虽然现在也很年轻)自己第一次单独值班,恐怕比他们还紧张。

……

下午,市卫生局。

苏明丽提前到了会儿,会议室里已经不少人。

基本是些上了年纪、穿着白大褂或者中山装,个个神情严肃,明显就是大医院的“老资格”。

她找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周围有人注意到她这张生面孔,低声交谈着。

“诶,那个年轻女同志哪个单位的?没见过啊。”

“看着面生,是哪个领导的学生吧?”

她也没管,翻开带来的手稿,最后默读一遍。

会议准时开始,发言者轮流上台,大多是汇报些常规病例和研究进展。

轮到苏明丽,主持人念出“军区卫生所代表”,台下不少人都好奇的看过来。

“各位专家、同仁,下午好。”

“今天我想结合近期遇到的病例,谈谈关于《黄帝内经》中的新思考……”

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将那个产妇的病例娓娓道来,阐述自己对于“产后血瘀”导致厥逆的独特见解。

思路极其清晰。

让台下原本只是例行公事开会的专家,都渐渐抬头,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我认为,中医不能死守,更要结合时代灵活运用。以上是一点浅见,请各位指正。”

说完,她微微鞠躬。

台下静了几秒,随后响起稀稀拉拉掌声,不算热烈,但其中几道目光明显带着欣赏。

回到座位,苏明丽松了口气,手心有点潮。

这时,主持人宣布:“下一位发言,军区总医院,陈远山医生。”

苏明丽望去,还真是他!

当初卫校考试时同组,还拉着几人吃面的那个。

陈远山的发言是关于急救的,能感觉出来业务能力扎实。

...........

研讨会结束后,苏明丽正准备收拾东西离开,几位老专家主动走了过来。

“小苏同志是吧?你刚才的发言很有想法。”

“是啊,特别是那个产后血瘀的思路,很大胆。”另一位女专家附和道。

苏明丽连忙谦虚了几句,认真听着点评和建议。

正聊着,陈远山也走了过来。“同志,还记得我吗?就卫校那次。”

苏明丽笑了笑,“那肯定的,恭喜转岗成功呀。”

“侥幸而已。”陈远山摆摆手,目光带着点探究。

“说真的,上次考试的时候,就觉得你不简单,果然没看错。”

两人寒暄了几句。

等其他人都离开,陈远山忽然压低了点声音:

“说实话,按你的水平,待在卫生所有点屈才了。总医院那边待遇福利要好不少。”

“要是有想法,我可以引荐下科室主任。”

苏明丽有些意外,这人真热情啊!

不过还是婉言拒绝:“谢谢好意,我才刚转正,现在就跳槽,不太合适。”

他了然的点点头:“说得在理。不过没关系,以后咱们肯定有合作的时候。留个联系方式?”

“好。”交换了邮件地址,两人便道别了。

…….....

下午卫生所的诊室里,气氛就没那么轻松了。

两个“好徒弟”硬着头皮接诊,偏巧就遇上个难缠的主儿。

中年男人捂着肚子进来,看见杨林胸前挂着的“实习生”的工牌,立马拉下了脸。

“嘿,你们怎么回事?让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给我看病?”

他嗓门老大,不信任地嚷嚷:

“没其他人了?赶紧给换个男的老大夫来!”

“劳资是给你们这种学徒仔做实验的啊!”

这话刺耳得很,杨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想反驳,说自己也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不是什么都不懂。

但看着对方那蛮横的样,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旁边的吴晓燕也有些尴尬。

最终,还是隔壁闻声出来的刘大夫打圆场,接手到二诊室去,才把那病人安抚住。

等到5点30,杨林和吴晓燕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经过一下午折腾,脸色都不大好看。

“咱们这实习期满了,到底能不能留下来?”他忍不住问旁边的吴晓燕,语气里透着焦虑。

吴晓燕眼神黯淡:“谁知道呢。想是想留,我家啥情况……你也知道。”

母亲身体差,急需稳定的收入。

“难啊。”杨林倚靠在桌子边,声音低落:“最近有风声,以后可能要取消分配了。”

“有文件说是啥——鼓励双向选择?”

“咱们这种没背景的,想留下那怕是...不太可能。”

说完,瞥了眼苏明丽空着的椅子,不自觉带上了点酸溜溜的味道。

“不如我们苏老师厉害,找个好老公是团长……”

“坐上了升职器,工作加薪分分钟往上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