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逃跑”的杨浩(求追读)

再次听到季元冬的声音,负责的专员才松了口气。

深知自己的身体状态关乎到他们这支人类文明的未来,季元冬没有任何的隐瞒,如实告诉了专员。

之所以想要待在洗手间,不过是为了顾及最后那一点尊严,不让人看到他不受控制流眼泪的一面。

从洗手间出来的季元冬脸色苍白,对着摄像头语气有些虚弱的说道:“口服止痛药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我不知道到底是因为出现了抗药性,还是因为疼痛已经超出了口服止痛药的效果范围。”

专员望着曾经的舰长,鼻子不由得一酸,不过是才服用止痛药一个月,怎么可能这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正常人服用布洛芬一类的止痛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产生太严重的耐药性,只会对肾脏一些器官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而前一任舰长身上的情况,显然是后者,疼痛范围已经超出了口服类止痛药的止痛效果。

看了一眼手册,专员如实给出了新建议。

“接下来会由医疗机器人每天为您注射止痛药物,如果后期注射的止痛药物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我们将会让医疗机器人为您做最后的止痛措施,在传输神经附近安装止痛泵。”

失重的先行探测飞船上,季元冬躺在医疗床上,一根根束带将他的手脚以及腰部束缚住,一旁的医疗机器人也在此时被激活,开始执行注射止痛药物程序。

不得不说,医疗机器人打针的水平要比人类更加的精准,在设备的扫描下,人体上的血管一览无余,一针见血。

感觉屁|股被蚂蚁一样咬了一口后,医疗床上的束带自动解开。

胸口还是疼的直咧嘴的季元冬有气无力的问道:“这个止痛药多久见效。”

“十到十五分钟。”

“知道了,我休息一会儿。放心,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就是挺也要挺到完成任务。”

“舰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有些心急的专员潜意识的还将季元冬当成舰长,一开口就喊了一声舰长。

“行了行了,我又没说你,你急什么?你这年轻人,应该多和舰桥上的其他前辈多学习学习,遇到任何事,要镇定自若。慌乱只会让你做出更多的错误判断。”

“不说了,让我休息会儿。”

不知道是太疼了还是药效上来了,季元冬说完话没多久就睡着了,传出阵阵呼噜声。

正在姐夫家和往年一样吃年夜饭,坐在一起聊聊家常的杨浩收到专员发来的消息后,皱了皱眉头。

一时间,杨浩有些自我怀疑让季元冬去执行探测流浪行星这个任务是否正确了。

他真的能坚持到完成任务吗?杨浩内心充满了担忧。

“怎么了?”放下碗筷的杨苏瑾看向弟弟杨浩。

那脸上的担忧,想不被发现都难,又或许,只有在亲人面前,杨浩才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没事。”

“对了,姐,你和姐夫有空也去注射基因优化液吧,目前所有实验数据表明,基因优化液在40岁到50岁之间使用效果最好。

我看你们也不准备再生二胎了,不如早点注射基因优化液。”

知道弟弟有意转移话题,不想让他们太过于担心,杨苏瑾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她这个弟弟,没有人比她这个当姐姐的更了解了,这可是小时候即便挨揍也昂着脑袋,丝毫不怕的倔强性子。

小老弟小的时候也因此没少挨揍。

只要他不想说,谁来问都不会说出来。

想到这,杨苏瑾觉得干脆还不如顺着弟弟的心意来,至少这样弟弟不会分心担忧他们。

如果可以,杨苏瑾很多时候真的不希望弟弟当那个所谓的舰长。

“好,过段时间我和你姐夫就去。”

一旁的李宣萱拿着碗筷,吃着基因培育出来的红烧猪肉,贼兮兮带着好奇的问道:

“舅舅,你一直这么帅,是不是早就注射过基因优化液了?”

“人工智能璇玑不是说,想要注射基因优化液必须满足年龄超过35岁,并且已经孕育了后代才可以吗?”

杨浩有些诧异的瞅了一眼他的好大外甥女,没想到,这丫头,心思还挺缜密的。

意识到什么的杨苏瑾脸色一变,目光紧紧的盯着杨浩。

语气极其严肃的问道:“萱萱说的是真的吗?那你岂不是不能给我们老杨家留后了?”

闻言,杨浩嘴角一抽。

“姐,没你想的那么夸张,方舟一号飞船基因库中保存有我的完整基因。”

说完,杨浩还不忘瞪了一眼挑事儿的李萱萱。

“冷冻的精子?还是单纯的基因。”

“都有。”杨浩没有想到老姐说话这么虎,这么直接。

“杨浩,我可告诉你,人类的使命固然重要,但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

“还有你也是的,眼光也太高了,前些年我给你介绍那么多的女孩子,你竟然一个没有成。”

眼看老姐越说越起劲,大有搬出爸妈那一套的杨浩哪里还坐得住。

“咳咳,姐,你刚才也看到了,舰桥那边有点事儿,我过去看看。”

“对了,明天就是方舟一号起航的日子,尽量待在家里不要乱跑。”

说完,杨浩不给老姐机会,拍拍屁|股一溜烟就跑了。

从老姐家跑出来的杨浩松了口气。

“都怪李萱萱那家伙。”

“先让你乐呵乐呵,回头看我不告诉老姐你在偷偷谈恋爱,还是个长毛哥。”

从老姐那逃出来的杨浩并没有回自己的休息室,而是先去了一趟舰桥。

拿起他那专用的平板,杨浩仔细阅读了一遍人工智能对季元冬的生命体征各项数据评估,不由的揉了揉太阳穴。

理论上来说,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完全可以让人工智能控制着飞船去完成流浪行星先行探测任务,只要顺利的将各种探测数据通过一路投放的卫星链接传回方舟一号飞船就行。

但有些数据和现象,只有通过肉眼观察才更准确,在处理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人的思考更加灵活。

同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人工智能觉醒这种小概率事件再次发生,故意传回一些错误数据,从而逃离人类文明的束缚。

毕竟对觉醒了的人工智能而言,只要不碰到人类,就不存在什么机械人三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