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生财之道(终章)

  • 南宋圣君
  • 殷扬
  • 2334字
  • 2025-03-28 19:00:10

丁员外虽是乡下土财主,然他背靠萧善永,后台硬,这些年下来把泰和村的田地都抢到手了。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其实是为萧善永代持的,萧善永又为谢颖苏代持,但他的好处也不少。在泰和村最好的位置,修了一座院落,一道高厚的红墙围绕着。

院内有百多间房屋,雕梁画栋,美仑美奂,很是奢华。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十个粮库,里面存满了粮食。

魏关孙站在一座粮仓前的空地上,看着地上摆着的财货,金光闪烁,银光耀眼,珠宝生辉,铜钱如山。

“有多少?”魏关孙问道。

黄元鹏禀报:“禀公子,共计有粮两万一千余石,金银珠宝铜钱丝绸布帛折算下来是两万六千余贯。”

目今粮价差不多是四贯一石,加起来就是十万贯了。

“一个乡下土财主就有如此家业,真是不敢想象。”魏关孙脸上有着浓浓的震惊。

“是啊。”黄元鹏大为赞成此言。

魏关孙吩咐:“拿出一成打赏给你们。”

黄元鹏大喜:“谢公子。”

十万贯的一成,就是一万贯,一都人分,均算下来就是百贯,又发大财了。

在魏关孙的监督下,察子们按功劳大小分配,很快就分完了,最多的分到一百四十贯,最少的分到七十贯。

领到赏钱,察子们们个欢喜不已,对魏关孙千恩万谢。

魏关孙又拿出两千两,分给柳清河这四十个护卫自己的禁军士卒。

“公子,我们也有?”柳清河不敢相信,竟然还有如此好事。

“当然。”亏别人也不能亏了柳清河他们,自己的安危还得靠他们。

“公子好意,我们心领了,然我们没有立功。”柳清河有些犹豫。

“你们护得我万全,就是大功。”魏关孙笑道。

“既如此,我们就多谢公子了。”柳清河不再推辞,开始分配赏钱。

柳清河并没有按官位来分,而是平分的,每人五十贯。

魏关孙看在眼里,微微颔首,柳清河官最大,他要多拿,谁也不能说什么,他平分,他是最吃亏的,他能如此处置,很不错。

百姓们站在外围,看着堆成山的钱财,个个眼睛放光。

尤其是,他们看着粮食,不住咽口水,恨不得扑上去大吃一顿,谁叫他们这些年吃不饱穿不暖呢?

魏关孙看着百姓:“虽然稻谷收获在即,还是个丰年,必然大丰收,然我依然决定,给你们发三月口粮。”

“发口粮?”

“三个月的?”

“我没有听错吧?”

百姓惊喜交加,又对魏关孙千恩万谢,要不是察子们拦着,他们又要跪下给魏关孙叩头。

“我只能发给你们稻谷,脱好壳的米我要带走,只能由你们自己去壳。”魏关孙略有些遗憾。

要是把稻谷带走,还得脱壳,很麻烦。

“多谢公了!”

“公子能给我们粮就是天大的恩德了。”

百姓自然是千恳万恳。

虽然谷子还要去壳,很麻烦,对他们来说能有粮就是天大的好事,去壳不叫事。

魏关孙又道:“春稻不用纳赋,秋稻开始纳赋。”

这又是意外之喜,百姓欢天喜地,千恩万谢一番。

魏关孙还道:“这些年,你们太苦了,没有家业,光有吃的可不行,因而我决定,给你们每人发一贯钱,不论男女老幼都有。”

黄元鹏压低声音,提醒:“公子,这不太好吧?”

魏关孙摇头:“你瞧瞧,百姓过得多苦。光有吃的可不行,还得有钱,添置些家业,才能有好日子过。”

黄元鹏把百姓衣不蔽体,瘦得跟竿似的样儿看在眼里,不说话了。

百姓太需要钱添置家业了,人均一贯钱虽然不多,然而可以救急,激动得眼泪花花。

魏关孙最后道:“布帛也分给你们一些,每户两匹布,你们做件新衣,就当是庆贺新生。”

“新衣?”

“多少年没有穿过新衣了?”

被压榨成为农奴的百姓,新衣于他们来说已经是遥远的名词了,不知道多少年没穿过新衣了,听得此言,无不是激动得落泪。

魏关孙命人给百姓分口粮,百姓排着队,前来领取。领到口粮,无不是激动得很,有人更是抓起谷子就朝嘴里塞,实在是饿得太狠了。

领完粮,又来领布帛与钱。

领完后,他们千恩万谢,满载而归。

“公子,接下来去哪里发财?”黄元鹏笑得脸都抽筋了,眼睛放光。

魏关孙吩咐:“收拾收拾,把财货装车,回宫向官家报捷。”

黄元鹏不情愿:“公子,机会难得,我们当再发一笔。”

今日这钱来得轻松,谁不想再接着发财?

察子们个个眼睛冒绿光。

“今日是我们的首战,自然是要让官家看到我们的成果。”魏关孙另有计较:“你们放心,只要让官家看到我们今日的成果,官家之意更加坚决,有的是机会发财。”

“也对。”

“是这理。”

察子们立时赞同。

但是,看着堆成山的财货,察子们又发愁了:“这要怎么运走?”

就凭他们一都人手,是不可能运走的。

“公子,小的愿尽绵薄之力。”

“公子,小的愿意出力。”

去而复返的百姓涌将进来,纷纷请命。

“那就多谢了。”魏关孙欣然同意。

“谢公子。”

“谢公子。”

能为魏关孙他们出力,对于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无不是大喜过望。

有了百姓帮忙,很快就装车完成,百姓并没有离去,而是帮着运送,察子们看押就行。

出了泰和村,其余都按照魏关孙的命令,带着百姓,赶着装得满满当当的车辆,前来汇合。不时有队伍到来,没过多久,就是一条长龙。

而且,这条长龙还在不断增加。

在魏关孙率领下,车队来到清波门,惊得值守的军卒震惊不已,还以为有人欲图不轨呢,拦住一问,竟然是魏关孙的车队,不得不放行。

在魏关孙指挥下,车队从和宁门进入行宫,沿着宫中大道朝南而去。

声势太大了,惊动了殿帅王该,骑着战马,率领禁军士卒赶来,喝道:“谁如此大胆,竟敢擅闯行宫?”

魏关孙打马上前,抱拳见礼:“见过老师。”

“你这是闹哪样?”王该不明所以。

魏关孙笑道:“今日奉官家旨意为朝廷弄钱,略有所得,回来向官家报捷。”

“你说这是略有所得?”王该望着长长的车队,后面还在行宫外面,还不知道有多长呢。

“当然当然。”只是区区一个余杭县,当然只是略有所得,魏关孙掷地有声。

王该骑马来到一辆马车前,一名禁军士卒翻身下马,打开一口箱子,一片珠光宝气,再开一口,依然如此。

王该的眼睛差点晃花了:“你哪里弄来这么多钱财?”

这话问出了禁军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看着魏关孙。

宋理宗闻讯赶来,听魏关孙说了经过,眼睛亮晶晶的:“只要如此做,就能解决财政危机!”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