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微报私访

奏章如雪片一般地递了上来,朱由检是草草地看了一眼,留中不发。

今天早朝的时候,顺天府尹刘宗周就上奏粮价暴涨之事,请求国库开仓放粮,平抑粮价。

但户部尚书毕自严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虽然太仓这几天是运进来一批的粮食,但城外救济流民的粥厂,官员的俸禄,军队的口粮等等,用粮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毕自严手里捂着这点粮食,说啥也不肯往出放。

毕竟户部能拿得出来的粮食比较有限,比起京城庞大的市场而言,这点粮食犹如是杯水车薪,根本就解决不了粮食暴涨的问题。

许多官员上书要求朝廷彻查粮价上涨的原因,同时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不法行为,尽可能地把粮价给稳定下来。

粮价不稳,民心难安。

其实满朝文武之中,只有朱由检是心如明镜,知道这粮价突然暴涨是什么原因。

晋商接了“建奴”的单子,单凭他们手中的存粮,肯定是无法满足二十万石的需求的,所以为了保证十天之后能顺利地交货,晋商在各地疯狂购买粮食,引起粮价上涨也就毫不为奇了。

在加上其他的粮商看到粮价上涨,也有想从中捞一笔的心态,囤积居奇,只买进不卖出,粮价节节攀升也就让人毫不意外了。

奸商,奸商,无奸不商。

晋商,当真是误国的毒瘤,如果不铲除的话,还真能威胁到社稷的存亡。

“走,陪朕出去走走。”一下早朝,朱由检就对王承恩说道。

“去哪?”王承恩是一脸的茫然。

“当然是微服私访,出宫走走。这样吧,就去东市,那儿不是家直营店,朕今儿就去那儿瞧瞧。”

王承恩赶忙地去拿衣服,又召了几十名的侍卫,全部换上了便装,这才陪同朱由检出了宫。

这还是朱由检穿越过来之后,第一次出宫微服私访。

京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店铺林立,一派喧嚣繁华之景。

出了宫之后,朱由检就下车步行了,毕竟前面距离东市也不太远了,步行走过去,也可以体察一番民情。

靠近东市这边,也是京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地带,酒楼、客栈、裁缝铺、绸缎庄、杂货店、当铺、钱庄、铁匠铺、粮行、茶铺、药铺、赌坊、青楼、戏楼、瓷器店、首饰店、玉器店、胭脂店等等,种类繁多,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朱由检瞧见了路边有一家馒头包子铺,热腾腾的馒头包子就搁在马路边上,雪白喧软,看得人是食指大动。

王承恩看到朱由检目光所向,连忙地道:“皇……少爷,要不您您尝尝这家的包子,东市街上,数这徐记的包子好吃了。”

王承恩刚想喊一声皇爷,但马上觉得不劲,皇上这是微服私访呢,这一嗓子下去,岂不是要暴露了身份,所以他立马改了口,外人听来,还以他叫黄少爷呢。

“那尝尝。”朱由检兴步走入到店里坐下,王承恩也陪着坐下了。

其他的侍卫则装作不认识的模样,在店周围警戒起来。

“店家,来两笼包子。”王承恩喊了一声。

“来啰,”伙计很快地端上两笼包子来,“客官,您慢用。”

朱由检倒真是有些饿了,毕竟早膳吃得有些早,今天早朝又是一顿扯皮,下朝晚了,再加上走了一路,不饿才怪。

他率先拿了一个,沾了点醋,咬了一口,猪肉大葱馅的,真香。

毕竟这个时代的食品有个好处,那就是没有那些科技与狠活,原滋原味的。

门口有个人在问价:“店家,你这个馒头怎么卖?”

“两文钱一个。”

那人诧异地道:“昨天还是一文钱一个呢,怎么快就涨价了?”

店家苦笑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瞧瞧粮食都涨疯了,五两银子一石,这馒头卖一文钱,还不得把我给亏死。”

那人无奈地叹了口气,摸出了两文钱,道:“那……拿一个吧。”

店家麻利地用荷叶把馒头包了,递给了那人。

那人看了一眼堆起来的馒头,又看了看手中的那个馒头,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步履蹒跚而去。

朱由检对店家道:“现在的生意不好做吧?”

店家满腹苦水地道:“是啊,现在的客人都抱怨价格贵,买不起,我做小本生意的,粮价这么高,不涨价就是赔钱,以前两个馒头一文钱,现在一个馒头两文钱,根本就卖不动啊!这些天杀的粮商,为了赚黑心钱,一个劲地哄抬粮价,让平民百姓咋活呀。你说这皇上也不管管,任由这些粮商胡作非为,鱼肉百姓。”

朱由检顿时有些尴尬,每一次出宫微服私访,就被人给斥责了一顿。

王承恩喝斥道:“大胆,非议皇上,那可是死罪!你可知道皇上每天日理万机,要处理多少事务吗,敢在这么信口开河?”

那店家吓得一哆嗦,也自觉失言,忙道:“小民愚顿,口不遮言,还望大人莫要怪罪。”

朱由检摆手示意王承恩退下,微微一笑道:“无妨,我们也不是宫里的人,店家有话但说无妨。”

店家也只是陪着笑,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朱由检让王承恩付了钱,离了包子铺。

出去之后,朱由检瞪了王承恩一眼,道:“以后少干些狐假虎威的事,朕出宫微服私访,就是要听百姓真话实话,你这么一训斥,朕可就听不到真话了。”

“奴婢也是因为他口无遮拦地说皇爷您的坏话,陛下的声誉要紧啊。”

“百姓都快吃不起饭了,朕这个声誉又要来何用?听百姓真话,才能知道民间的疾苦,如果朕做得好,他们自然会歌功颂德,如果朕做的不好,被人家骂几句又何妨,为君之道,只有心系百姓,才能治理好天下。”朱由检感慨地道。

“奴婢不再也不敢了,皇爷恕罪。”王承恩连忙赔罪道。

朱由检也没再说什么,而是继续地往前走,而王承恩则是小心地陪在身后。

至于侍卫,则与他们保持着十来步的距离,暗中护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