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思绪飘回过去,钱乐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辛勤劳作、默默付出的身影。
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勤恳,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她至今都依然清晰的记得,父亲在她耳边不止一次的说过年轻时候的往事,父亲总说,他小时候的成绩非常的优秀,只是由于家庭条件的缘故,虽然考取了重点高中,但是最终家里商议,还是不得不让他辍学,早早的去了工地打工,好补贴家用。未曾踏入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这成为了父亲心中长久的遗憾,以至于即使自己的孩子,都已经从大学毕业出来,迈入社会了,他也偶尔还是会在家里人面前念叨这件事。
可是虽然父亲没多少文化,但是却依旧用他那不算宽广的肩膀挑起来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从没有压垮记忆里坚强的身影。
为了维持生计,父亲选择了一份并不怎么体面的工作,整日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奔波忙碌。夏日里,骄阳似火,汗水湿透了他那身破旧的工作服;寒冬里,冷风刺骨,也始终无法阻挡他坚定前行的步伐。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用他那并不算宽阔的胸膛,为整个家庭撑起了一片天。他不辞辛劳地工作,省吃俭用,只为了能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机会去追求知识与梦想。
最终,在父亲的不懈努力下,她和弟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并从大学毕业。父亲为了她们姐弟两个付出了许多,不求什么,只是希望她们姐弟俩能够过得好。
可是
她过得真的好吗?
她静静地打量着眼前这狭小而又压抑逼仄的出租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与苦涩。这个本应充满悠闲与欢乐的休息日,她却只能像一只蜗牛般蜷缩在沙发上看着手机打发时间。
难道真的是因为她不喜欢走出这间小屋,去和姐妹们一起尽情地逛街购物、逛累了来上一杯咖啡,尽情享受假日的美好时光吗?是她对外面那广阔世界中的美丽风景毫无兴趣,不愿意踏上旅途去追寻那份自由、轻松与惬意吗?
不!
其实,她比任何人都更懂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她想和其他女孩一样,自由自在地穿梭于繁华的商业街,挑选自己喜爱的衣物和饰品;她也憧憬着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领略大自然的壮丽风光,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将这些美好的愿望一一击碎。
月初,当那微薄的工资刚刚到账时,她便要马不停蹄地开始偿还花花呗信用卡,紧接着还要支付高昂的房租以及必不可少的电话费、网费等各种开销,一番折腾下来,本就为数不多的薪水就已经所剩无几。
可即便如此,她仍需在所剩无几的薪水里再精打细算地留下一部分作为接下来日子里的伙食费、交通费和日常生活费用。
在这样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想要拿出额外的钱用于娱乐消遣那对于她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每次姐妹朋友们约她周末出去玩,她总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渐渐地,愿意找她玩的也越来越少。
至于更遥远的买车买房那些,对她而言,仅仅只能成为一种奢望罢了。
一眼望到头的重复的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
她的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她的未来又在哪里?
听着听着,钱乐眼角不禁湿润,泣不成声。
和许多其他聆听过《望子成龙》这首歌曲的人们一样,钱乐被那深情动人的旋律以及饱含真挚情感的歌词深深触动。
耳边李胜的歌声很轻很柔,但却如刀如剑一般深深地钻进她的耳朵,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形成一道道泪痕。
钱乐哭得那样伤心欲绝、稀里哗啦,仿佛内心深处所有压抑已久的情感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许久之后,钱乐才渐渐从悲伤的情绪中缓过神来。她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稍微平复一些,但那首歌所带来的震撼依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终于,按捺不住的钱乐,迫不及待地将这首歌的链接分享到了各个社交平台上,希望能有更多人与她一同倾听感受这首歌。
她把这首歌分享给了她除了父母亲戚外的许多同事,朋友,甚至是一些没见过面的网友。
分享完链接后,钱乐情不自禁地再次点击播放按钮,让那感人至深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耳边。
得益于在潘基亚这个世界,情情爱爱的歌曲盛行,导致世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社会问题一类的歌曲。因此,尽管《望子成龙》这首歌除了李胜在自己只有三四百人的微薄发了条动态外,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的宣传推广活动,但这首歌却依旧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与其深刻反映的社会现象迅速传播开来。
越来越多的听众被吸引过来,纷纷点击收听并为之点赞。短短时间内,这首歌的收听量与点赞数就如同火箭一般飞速上升,呈现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歌曲下方的评论区也变得热闹非凡起来。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衣待诏
“一词一曲皆深情深,深深被这首歌感动认真聆听,真心点赞,力挺好声音好听””——佳佳
“他不曾享过福,他也知道儿子对他的孝,但不过他觉得儿子幸福就好,我不想让儿子为他担心。每次都会寄点钱、给儿子捎封信,爱你老爸老妈,明天见。”——朝朝
“唱出了这世间的无奈和凄凉”——益达
“哈哈哈,盖了一辈子楼,却买不起一套,三个哈,这笑声,又为何不是苦笑呢”——焦太郎
“讽刺这种手法之所以流传了几千是因为它真是太妙了!它就好像鱼钩,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钓上些什么”——飞
“唉,这首歌唱出了多少打工人的辛酸苦楚?”——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