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元年冬,北海冰原千里皑皑。
苏武干裂的嘴唇已凝满冰霜,腕间羊皮绳深深勒入骨肉。老迈的身躯突然爆发出困兽之力,枯枝般的手指探入冰窟中,十九年相伴的牧羊鞭在掌心寸寸碎裂。鞭柄裂痕中青芒乍现,一柄三寸青铜密钥裹挟着《周髀算经》星图纹路,坠入永冻层裂隙。
“节旄尽......”老人以指为刀,在冰面刻下血字。北海极光恰在此时漫卷天际,北斗第七星“摇光”骤亮如剑芒,寒光照彻老人胸前——那里竟浮现出霍去病征匈奴时的“祁连山”刺青!
千里外的洛阳武库,供奉汉高祖斩蛇剑的玄铁匣突发龙吟。当值太史令王莽(注:此为同名巧合)仰观紫微垣,见帝星晦暗、天枪星犯斗。手中《石氏星经》无风自翻,赫然停在“太白蚀昴,主胡王殁”之句。漏夜疾书奏报时,笔锋竟在竹简刻出深痕:“剑气东指,传国重器现于胡尘!”
是夜未央宫椒房殿突燃青焰,火舌舔舐处,梁柱显《焦氏易林》谶文:“汉有烈士,北海牧羊”。值更宦官见一独臂老者怀揣鎏金漆盒跃入太液池,池底惊现鱼肠剑刻痕:“剑魄南归日,玉玺重光时”。那刻痕走势,竟与高祖斩蛇剑缺口严丝合扣。
待那春归雁阵掠过阴山,漠北牧民在苏武牧羊处掘得一墨玉石匣。匣面北斗纹路间嵌着半枚带血玉玦,其形制竟与楚怀王失落的“和氏璧”缺角吻合。匈奴乌维单于遣大巫祝卜之,七杀祭坛上,被剥皮的汉人俘虏心脏在青铜甗中炸裂,血雾凝成萨满文谶语:“青锋断处,汉祚续焉”。
自此,那方镌刻“受命于天”的传国玉玺,与曾斩白帝子的赤霄剑,成了乱世中最灼烫的谜题。
直至永嘉五年,并州流民在破败苏武祠拾得半卷《北海牧羊札》,其上血书隐约可辨:“北斗第七星所指处,剑气玉魄合,则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