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塌店被毁事件
- 明风八万里:从穿越正统二年开始
- 努力的雪糕
- 2085字
- 2025-04-05 09:00:21
“塌店,金公公的塌店昨天夜里被人砸了,里边的货全被毁了。”徐安说到后边,当着李鄂与王振的面大声哭了起来。
王振一听金英塌店被人砸了瞬间脸就拉了下来。
这让李鄂有些怀疑王振应该嫌疑不小。至少,太监群体里应该不少人会这样想。否则,王振脸上的表情不太好解释。
不过,他该问的话还是要问的。
“王先生,塌店是什么?”
李鄂却不曾想,他这个话却让王振立即笑了出来。
“我这个问题很好笑吗?”
“对你来说比较好笑。塌店就是货站,让南来北往的人存放货物的地方,金公公年初刚刚在城郊开了一间塌店。”
王振这个解释,让李鄂瞬间想起了与金英有关的一段记载。那段史料里说,金英倚仗权势经营塌店,还雇了一批地痞无赖当员工。
徐安这时候说:“督主,这件事必须严查啊!那些贼人连金公公的塌店都敢砸,他们接下来还要干什么,那让人想都不敢想啊!”
“确实,这件事现在必须要严查才行。李四郎,你跟我一起去查一查如何?”
“好啊!我正好也想看一看金公公的塌店,是不是那些与贼人有勾结的混账砸的。现在这个时候,一般人敢干那么荒唐的事吗?”
李鄂说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来一个人!”王振这时大吼一声,片刻之后,李鄂再一次见到了马顺。
数日不见,马顺的精神状态与李鄂第一次见到他时相比更好了,本就强壮的他,现在更是让人一见就感慨他是个壮士。
“卑职见过督主!”马顺进屋之后先向王振躬身施礼,作揖做到了九十度,这在跪舔王振人的行为里边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不必多礼!”
“谢督主!”马顺等王振说完不必多礼后,又等了一小会,这才先向东厂的自己人徐安笑了一下,最后才向李鄂大幅度地欠身作了个揖。
“李公子好啊!”
马顺这个程度让李鄂有了一瞬间的恍惚之感。这位马理刑百户的进步之心,让李鄂有些难以接受,两世为人的他之前没见过这样的人。
如果说马顺之前对王振的谄媚还可以用大家都这样辩解。可是马顺对他一个白身也这样的作揖,那传出去跟为直属上级哭坟也差不多了。
马顺这是把面对他父亲时应该给的礼貌,没有任何说明的给他了这个当儿子的,这样的人正常情况下就不应该给他前程。
李鄂咽了一口唾沫,立刻礼貌地躬身向马顺还礼,温和地说:“马百户太客气了,李鄂不过一个后生,当不得您对我这样客气。”
“李公子你是不知道,就你那套拳法,让厂卫里一大堆人想拜您为老师呢!我也是其中一个呀!”马顺一边说边,一边打了个下勾拳。
“啊对!”马顺装作这才想起了王振是有事找人,“督主,您有什么事要吩咐的啊?卑职一定会给您办得漂漂亮亮的!”
王振把夹着李鄂那三篇文章的《四书章句集注》递向马顺,边咳嗽边说:“你把这卷书与里边的文章送去宫里,让人带给陛下!”
“遵命!卑职这就去办!您还有其他要吩咐的吗?”
“以后如果你在东厂,赶上李四郎来找人把文章送去宫里,你都亲自去跑这件事情!记好了啊!”
“卑职全部都记好了,保证不会出错!”
“那就好,你可以先下去了!”
“遵命!”马顺高声表示服从命令之后,在李鄂与徐安惊讶的目光中退出了屋子。
李鄂观察王振与徐安两个人此时的表情,让他感慨真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马顺这样不要脸的舔王振也挺不容易。
……
“李四郎,这么长的时间你都看出来什么了啊!你别一言不发啊!”
李鄂来到袁彬他们上一次抓张恪的那间房的后边没走多远,就见到了金英金公公的塌店。
李鄂在塌店内外仔细看了看,没发现任何的信息,可以支撑用来寻找是谁把这里砸了个稀烂不说,还在后门那边放了一把不大不小的火。
他其实不用太细看,就能确定这件事是行家里手干的。以他在史料中了解到的情况,金英公公得罪了一些狠人很正常。
他可以倚仗权势不顾其他商人的想法,北京这边做买卖的狠人里,有几个大胆的,给金英公公上一课再正常不过。
只是他的这个沉默,在王振这样的人看来就比较可怕了。最近这些天的事情发生,李鄂给所有熟悉他的人打上了一个思想钢印。
那就是他李鄂是一个聪明人。虽然从逻辑上来说,不能假定李鄂的沉默都是在看穿真相之后选择沉默,但是绝大多数人可不敢不这样想。
因此,李鄂刚刚从一片狼藉的塌里边走出来,走到了因为被厂卫的人封锁而无人的大街上时,王振立刻追了上来。
“我没看出什么,除了这件事应该是经验老道的人干的,我看不出其他的东西来,这件事基本上可以当成是仇家的报复!”
“那这件事不是没办法查了吗?”
徐安问出了王振心里的话。
金英这个塌店开到现在,因为塌店买卖是存放货物,得罪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成百上千,厂卫现在可没有那个人力一一抓捕讯问。
“张恪现在人在哪里?”
“他在诏狱里呢!他犯的那些事我也不好太深责他,就决定了在监狱里关他几天!”
王振那天本来从英国公那里,得到了他可以弄死张恪的表态。可是事到临头他还是选择了留人一命,他的直觉在提醒他,张恪对他有用。
“那这里先继续封锁,咱们去诏狱问一问他,他是在明蒙之间做买卖的商人,他百分之百会知道不少咱们不知道的事情!”
“他不一定会好好干吧?”徐安不太认同这个选择。
李鄂用严肃的目光望向徐安,冷冰冰地说:“对于张恪那样的人,在蒙古当蒙古人,在大明当大明人,对他是最好的。”
他把目光移向了王振,说:“如果他在大明,连大明的人都不想好好当了,那他也不用在北京继续混了,让他回草原放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