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长乐村的扶贫调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的子课题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组建课题组共同完成,课题组先后分两次前往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长乐村进行扶贫调研。

第一次入村调研时间是2016年12月15~17日,主要调研对象为长乐村村支书,调研内容为整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贫困状况。双牌镇长乐村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对口扶贫村。该村地处武冈市东北部边沿,是省级贫困村,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共392户1752人。省道S219贯穿全村,除4~9组外,其余都与主干道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该村地处娄邵干旱走廊,土层薄,蓄水性差,拥有水田475亩、旱土392亩、山林3020亩,没有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本次调研发现,长乐村村民收入悬殊,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农田耕作和家禽家畜饲养,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2878元。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42户476人,2015年脱贫67户247人,截至2016年仍有贫困户75户229人。尚未形成稳定安全的供水管网,季节性饮水困难经常发生。贫困户住房条件差,D级危房41座。2016年3月修建村卫生室一个,村小学已被纳入薄弱小学改造。

第二次调研时间是2017年4月18~22日,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一行10人由所长李平研究员带队前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建武研究员一行专程一同调研。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科研处处长韩胜军、环境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友国、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室主任吴滨研究员、朱承亮副研究员、陈金晓博士以及4位研究生参加调研。

此次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解60余名被访者(32位建档立卡者、28位非建档立卡者)在住房、收入支出、健康、子女教育以及劳动情况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借此总结长乐村在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脱贫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和经验。长乐村是由众乐村、长托塘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民居分布较分散,入户走访调研相对困难。

由于部分被访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日常用语为当地方言,通过普通话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调研组首先于4月19日下午对五名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使他们尽快熟悉调查流程和问卷内容,并让其在之后针对村户的问卷调查中充当“翻译”的角色。同时,这五名村干部作为“非建档立卡户”,也是调研对象的一部分。

4月20日上午9时许,调研组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开展问卷调查工作,根据问卷问题询问每一个被访者家庭的具体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调研工作进展顺利、高效,“建档立卡户”问卷和“非建档立卡户”问卷共62份,均在当天填写完毕。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长乐村村民积极配合,在理解问卷的基础上翔实地回答了每个问题;长乐村村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4月21日,调研组由李平所长带队,在长乐村村干部的陪同下进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现场考察了农村危房和乡村道路改造等扶贫工程。共走访5个村户,其中2户为孤寡老人,由于缺乏主要劳动力,家庭条件极为贫困,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另外1户为因病致贫,2户已经基本实现脱贫致富。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在课题负责人李平所长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对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和实现脱贫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