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个要烧我别墅?”
就这么一句话,顿时杀气严霜,周围空气都凝结成冰,寒彻透骨。
跟在李崇九后面的刘和直接打个寒蝉,双腿发软。
“对不起,姚探长!刚才鲁莽,在下也是逼不得已!”李崇九上前,躬身致歉。
姚木这才轻轻抬头看向李崇九。
李崇九躬身埋首,顿觉一双目光射来,如芒刺背。
姚木身边那窈窕女子,此时也好奇看来,一双美眸熠熠发光。
“你叫什么名字?”姚木问道。
“李崇九。”李崇九抬头,看向姚木。
两人目光对视。
姚木在审视李崇九。
李崇九也在打量姚木。
姚木---
六十多岁,脸颊凹陷,颧骨隆起,整个人瘦的不成样子,一脸病态。
唯有那对眸子,浑浊中透着精光,犹如一只蜷窝在洞内的老狼。
“你很有胆子,知不知就凭你刚才举动,我就能送你进大牢?”
“信!但我更信姚探长不会这样做。”
“为什么?”
“因为我代表刘福。”
李崇九这话出口,旁边刘和差点骂道:“你这卑鄙无耻扯虎皮做大旗家伙!我二叔何须你代表?”
姚木却深深看李崇九一眼。
“你代表他?想让我帮他做总华探长?”
“是!”李崇九抱拳,上前一步,距离姚木只有一步之遥。
看得真切---
姚木气色差到爆,仿佛在用一口气吊命。
事实上,半年后---
也就是在1957年10月10日凌晨3点50分,姚木将会吞枪自尽。
死前遗嘱:“希望死后一切从简,留一口棺材就行”。
“儿子不用回港参加葬礼,只需在澳洲好好学习。”
这位叱咤一世的香江枭雄实在无法忍受自己大小便失禁,生不如死一幕,宁可自杀,也不愿意世人看到自己无用模样。
旁边窈窕女子短发飒爽,眉目如画,美眸充满智慧光芒。
李崇九看向书桌那份文件---
隐约看到“姚木先生向中华福利院募捐事宜”字样。
窈窕女子见李崇九打量书桌,下意识将文件合拢,收起,装进文件袋。
李崇九收回目光,心中已有计较,抱拳郑重道:“讲真,不管是我,还是福爷,亦或者是其他人,对姚探长您都尊敬之至。自从您老人家因病隐退,大家都热切期盼您能复出,继续带领大家打击罪恶,维护法纪,力保香江之和平……”
“讲真,香江可以没有港督,却不可以没有你!港督,只能代表英国人治理香港,但是你,却是代表我们香港大众在实打实保护香港!您,就是香江的定海神针,是不可以取代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你,现在的香港才能如此繁荣,才能如此和平……姚探长,香港能够今天,全拜您老所赐!对您,我只有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的份儿!”
李崇九说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扬,让人不得不信服他所讲一切。
姚木虽知道李崇九这些话都是客气话,但听着对方赞美,心里还是很舒服,苍白脸上甚至浮现出一丝血色。
窈窕女子美眸闪烁,忍不住重新打量李崇九。
刘和站在李崇九屁股后,翻白眼,撇嘴:“马屁精!”
“好了,李崇九是吗,你不用讲这么多好听的!你烧别墅,逼我见你,就知是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那么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话我知,刘福给出什么条件?”
李崇九还未回答,刘和见机不可失,这可是抢功劳机会,忙站出来道:“我二叔说了,要是姚探长能够成全,对那鬼佬上级讲几句,让他做这个总华探长,他老人家愿意拿出五十万---”
刘和朝姚木比划一个巴掌,一脸得意道:“给您养老!”
五十万块,在这个年代绝对不是小数目。
此时香港入职军警月薪一百二十块钱,普通工厂打工仔辛辛苦苦一个月最高也只能拿到八九十。
五十万块足够那些打工仔不吃不喝干足五百年。
香港山顶道地皮最高价每平方英尺二百五十一元四角四分,五十万足以买下一栋两千平方英尺大别墅!
如果换成地价最低的新界屯门,元朗等地,五十万块甚至可以买下一条街。
李崇九被刘和抢先,也不恼怒,不动声色看姚木反应。
姚木笑了,笑得咳嗽起来。
窈窕女子忙从旁边取了手帕递给他。
姚木接过手安排捂着嘴继续咳嗽。
窈窕女子又倒杯茶水递过去。
姚木咳嗽几声,接过茶水,清清嗓子,没有回答刘和,而是笑着看向窈窕女子道:“古嘉媚律师,请问主动行贿,按照香港刑律,应该如何处罚?”
古嘉媚嫣然一笑,看向刘和:“根据大英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主动行贿按照情况轻重,予以三年到五年有期徒刑---”
“哈?”刘和愣住,瞪大狗眼打死也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狠,急忙改口:“不好意思,刚才我梦游,胡说八道,你们千万别当真!”说完忙闭上眼,双手在半空狗刨两下,做出“梦游”姿势。
姚木不理会他,看向李崇九:“现在怎么说?”
李崇九哈哈一笑,转身踹刘和一脚:“你这狗东西!怎敢侮辱姚探长?他老人家一辈子光明磊落,岂会做那种丢人之事?”
刘和被踹中左腿,疼的龇牙咧嘴,指着李崇九刚要大骂,李崇九瞪他一眼,又给他个眼神。
刘和咬着牙,只能忍着,躬身抱腿,使劲儿揉着。
李崇九回身又对着姚木抱拳:“福爷根本没那种意思,不过福爷倒也有话让我向您交代---”
“如果姚探长顾全大局,愿意帮他一把,福爷愿意卖掉祖产,凑个吉利数八十万捐献给福利院,并且以姚探长您的名义捐献---”
姚木原本等着看笑话的脸不由怔了一下。
连旁边那个叫古嘉媚的女律师也面露诧异,有些吃惊地看着李崇九。
李崇九把两人反应全收眼底。
果然,猜的没错。
雁过留声,
人走留名。
姚木这样的人,一辈子吃喝不愁,愁的就是离世以后那仅剩的“名声”。
他与古嘉媚商议捐献一事,就是在为后事做准备。
不过他当差这么多年,为人正派,就算贪,也没贪多少,捐献给福利院的顶多也就五六万块。
毕竟他还有家人要养活,儿子还在澳洲留学,每年也需一大笔开销---
现在李崇九代替刘福开出价码,只要他点头,立马捐八十万---
这个条件,
很诱人。